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08月14日 12时05分37秒发现,台积电美国工厂4年未产一颗芯片热点,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台湾《风传媒》12日引用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细数台积电赴美建厂遇到的挑战,再次引起岛内热议。自2020年5月首次宣布赴美设厂以来,台积电已陆续规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3座工厂,累计投资高达650亿美元,是美国史上最大的外方直接投资项目。但4年过去了,台积电亚利桑那厂还未产出任何半导体产品。
“面临的挑战比预期大很多”
根据台积电的规划,美国亚利桑那州第一座晶圆厂4纳米制程技术预计于2025年上半年开始生产;第二座晶圆厂将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下一代纳米芯片晶体管结构的2纳米制程技术,预计于2028年开始生产。《纽约时报》日前发布的一篇文章称,台积电难以克服台湾与美国的工作文化差异,迟迟未能开始生产,“在台湾行得通的做法,亚利桑那没办法照单全收。这个芯片制造业界的巨人(指台积电)面临的挑战比预期大很多”。
台积电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菲尼克斯工厂。(图源:美媒)
据《纽约时报》报道,台积电亚利桑那厂员工沟通和关系处处长刘庆煜表示,“我们不断提醒自己,不会因为我们在台湾做得很好,就保证我们可以把台湾的那套做法照搬到这里”“在亚利桑那州厂,很多事情实际上都是从头开始”。的确,在台湾,台积电拥有数千名熟练的工程师,也很方便与供货商维持多年合作建立起来的关系,但在美国,台积电必须从头做起。该报最近采访包括高级主管在内的十多名台积电员工,他们都证实台湾主管与美国员工之间的文化冲突令双方都感到沮丧。
台积电以其严格的工作节奏而闻名,员工常常在半夜因紧急情况被叫去工作。2021年,在加入台积电后不久,刚从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获得硕士学位的工程师杰弗逊·帕兹前往台南接受了18个月的培训。“天哪,大家工作很努力。”帕兹感慨。回到亚利桑那州后,由于工厂建设进度落后,员工被要求参与到本人职责之外的工作中。这种做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一些美国工人也觉得很难长时间待下去”。为了解决美国工人和台湾管理人员之间的紧张关系,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了沟通培训,并在员工的抱怨下减少了会议的频率和参加人数。亚利桑那州的3名台湾员工称,公司曾试图缓解紧张局势,他们的工作量没有在台湾那么大。但他们不确定随着工厂明年达到满负荷生产,这种较轻的工作量是否会持续下去。据了解,目前在亚利桑那州的2200名台积电员工,大约有一半是从台湾调派过去的,但未来台湾员工的比例肯定会降。
劳动力竞争与政治威胁
《纽约时报》提到,台积电在亚利桑那州面临的第二大挑战是劳动力竞争。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正在该地区扩建其芯片工厂、招聘熟练工人,以增加产量。作为回应,附近的大学也都加强了电气工程等领域的教学。为抢人才,台积电通过学徒、实习、研究项目和招聘会与社区学院和大学合作。
另外,《纽约时报》认为台积电的亚利桑那厂还可能面临政治威胁。美国官员长期以来都非常关切美国对台积电的依赖。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不断强调,美国买的最先进芯片有92%来自台湾,所以台积电亚利桑那厂是美国努力降低对海外生产芯片依赖的一个试验。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不久前在接受采访中,直指“台湾夺走了美国的芯片产业”,批评美国政府资助台湾的公司在美国生产芯片。
至于台积电面临的其他困境,一些外媒还提到了“芯片法案”。美国总统拜登2022年8月签署了该法案,声称提供超过4000亿美元的抵税优惠、贷款和补助,但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发布的调查,企业响应的投资案中,大约有四成延后进度或者暂停。台积电就是典型一例,4年过去仍未顺利投产,还将亚利桑那州二厂量产时间延后两年,在当地的供货商长春集团将3亿美元的工厂延后两年,KPCT Advanced Chemicals规模达2亿美元的建厂案也被叫停。
重压下被迫赴美
台媒转引《纽约时报》这篇文章的报道下,不少台湾网友留言称,“不要再强迫台积电到国外设厂了,条件根本就不一样,是要把钱丢到水里吗,还是以后一直亏钱补贴?”还有人直言“台积电公司被民进党所害”“建给美国人看的,不需要去理会它”。岛内舆论称,台积电在美国建厂麻烦不断,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建厂计划并非单纯从商业利益出发,而是美国与民进党当局共同施压的结果。台湾前“经济部长”尹启铭此前撰文称,台积电赴美投资完全是为了配合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不仅未能得到应有的协助,反而得如此屈膝卑躬地应对各方索取和强悍态度对待,“不禁要呼吁台积电:该离开美国的时候就离开吧!”
今年2月,岛内三个科技、产业“大咖”前“工研院院长”史钦泰、台积电前副总林本坚和“中研院院士”暨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谢长泰发表联名文章称,美国“芯片法案”是一项非常糟糕的政策,不但会削弱台积电的实力,还会损害半导体行业。文章认为,“芯片法案”将给台积电带来三大风险:一是台积电若因获得补贴不再关注创新,将失去技术优势,影响台积电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主导地位;其次,台积电对岛内产能投资可能减少,降低产业应对需求冲击的韧性;第三,台积电可能迷失方向,将先进半导体制造龙头的地位拱手送人。
英国《GlobalData》的文章称,台积电在美国扩张遇到包括缺工、员工文化冲突等重大挑战。在全球扩张迫在眉睫的背景下,台积电在美国业务的延误和招聘困难,可能会迫使其放弃将美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加上日本积极邀请台积电设厂,诱因包括日本政府补贴、材料及生产设备等质量保证、勤奋又熟练的劳动力以及设厂成本较欧美低廉等,都是台积电海外设厂的更好选择。
“台积电的跨文化挑战”,台湾《中国时报》12日以此为题的一篇评论称,台美双方企业员工在工作态度与生活模式上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工作时间和强度、管理风格、文化智商、语言和沟通。文章认为,台积电的成功来自于其员工的不懈努力和牺牲奉献,然而,面对注重生活质量的美国人,无论是试图让他们融入这种企业文化还是为他们而改变,都是台积电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
网友看法
1、网友单纯原野Q8a:重点是建厂,暂时不需要生产芯片!
2、网友极速河流:欧美国家的劳动文化非常差,说白了就是工人只想拿钱,不想付出劳动干活。这与亚洲国家的劳动文化和能力有明显的差距。
3、网友视觉VS创作:注定失败,那边工人就等于富家子弟,那干得了生产线的活
4、网友蘇彡1:郭台铭也是流弊![泪奔]
5、网友老小玩童:等中国克服了卡脖子技术,台积电生产的再多芯片也没市场,到那时离破产不远了。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6、网友讲文明无礼貌:有补贴的,不怕[呲牙]
7、网友差的就是水:纳的投名状。中国光刻机出来,台积电就喝汤了
8、网友竢实扬华:中国光刻机成功那一刻,就是台积电破产之日[看]
9、网友海豚鲨:欢迎台积电的同胞们回国,到我们自己的芯片公司上班。国家在很多省份都有芯片工厂的,如湖北武汉,甘肃兰州,重庆等等。
10、网友毛老师好润红大闸蟹:感谢张汝京,感谢中芯国际,感谢所有为中国芯片做贡献的中国人[祈祷]
11、网友冒牌小猫:650亿放进美国银行一年5%。4年也可以有个100亿了。还是美金。
12、网友欣欣bj:前几年看那个弯弯董事长猖狂的,一辈子没有什么见识的样子
13、网友55826你愿意:大型企业破产,往往是由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五年后,中国大陆芯片业突破美国一切封锁,自主制造能力达到国际一流,那时,谁会买台积电的芯片,刚投产即破产就是台积电的宿命!
14、网友无常是常态:美国有那么多那么大的财主和财团,又拥有最先进的芯片技术,为什么要你去投资建厂生产呢?对于台积电他是可以分分秒秒拿捏你的,美国就喜欢捏软柿子玩。
15、网友自强不息春风LD:没生产一颗芯片,说明投资的太少,再投几百亿,只要凑成1000亿美金,我保证能生产出一颗
16、网友平安是福20181008:预期2025年开始生产,急什么。
17、网友烹小鲜的毛豆:再投650亿就好了,加油吧骚年[呲牙]
18、网友加油中国13113:挡不住下半年开工,发展国产芯片最重要
19、网友日月星辰1988:台积电这家公司的股份,好像是美国占大头吧
20、网友智慧晚风TL:老美让去他没有办法,不去制裁打压,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
与一颗相关的阅读
中国榴莲大王踩中一颗巨雷(那时在短视频平台上,时不时能看到妻子买榴莲回家,成了压倒丈夫的最后一根稻草——累死累活赚点钱,怎么能老买这么贵的水果?...)
美媒:NASA找到一颗新“超级地球”(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广播公司(ABC)6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宣布找到一颗新“超级地球”,行星编号TOI-715b。...)
马宇:对待文物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馆的一名文物修复师,从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三十年来,他修复不同材质的文物达700多件,内容涉及秦陵发掘至今不同阶段的秦代文物。...)
CIA挂石墙上第一颗黑星与中国有关(这些黑星中的第一颗,名叫马克南,是以美国驻迪化副总领事身份在华活动的间谍。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挂满黑星的大理石墙,马克南是墙上挂的第一颗黑星。...)
外媒:一颗巨大的小行星将掠过地球(据专家介绍,这颗小行星非常巨大,威力大到足以摧毁一座城市,并且小行星距离地球之近,实属罕见。据BBC报道,这颗名为“2023 DZ2”的小行星在一个月前被发现,得到了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的证实。...)
一颗小元宵 两岸共传情(图为春节期间,台湾民众在桃园市龙元宫上香祈福。 受访者供图中新网西安2月5日电 题:一颗小元宵 两岸共传情中新网记者 张一辰“在台湾,每逢元宵节,无论是天灯的‘节节高升’还是‘蜂炮’的璀璨亮丽,都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绵延。”此番回到台湾“闹元宵”的林政忠对中新网记者说道。...)
航天员刘洋的飞行荣誉标加了一颗星(近日,在《2023中国诗词大会》上航天员刘洋连线互动有细心观众发现刘洋胸前的飞行荣誉标上增加了一颗星飞行荣誉标上有几颗星就表示这位航天员上过几次太空神舟十四号任务中刘洋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飞天升级为“两颗星”在太空“出差”的半年里刘洋与陈冬、蔡旭哲一起完成3次出舱、1次“天宫课堂”...)
天舟五号升空细节:携带一颗小卫星(作为空间站的地面后勤补给航天器,天舟货运飞船采用型谱化方案,设计了满足不同货物运输需求的全密封、半密封、全开放3个货物舱模块,与通用推进舱模块组合形成全密封货运飞船、半密封货运飞船和全开放货运飞船3种型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