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以代表称以色列“最有道德”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08-16 13:07 阅读了

以代表称以色列“最有道德”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08月16日 13时06分01秒发现,以代表称以色列“最有道德”热点,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8月1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加沙局势举行紧急会议。结束任期的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埃尔丹当天发表告别演说,声称以色列是“世界上最道德的国家”。此番言论再度引发争议。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 埃尔丹:我非常非常自豪能在这里代表我的国家,以色列是世界上最有道德的国家,世界上最有道德的国家。

就在当天的安理会会议上,讨论了以色列本月10日袭击加沙地带一所学校导致近百人死亡。多国代表在发言时再度敦促以色列遵守国际法。

莫桑比克常驻联合国代表 佩德罗·科米萨里奥:我们呼吁所有相关各方,特别是以色列,遵守国际法律准则和协议。

另外,以色列《国土报》14日发表调查报告称,以军在加沙的行动中存在系统性的将巴勒斯坦平民当作“人盾”的情况,派遣他们打头阵进入危险区域。

以代表曾当众粉碎《联合国宪章》

这不是埃尔丹的言论或者举动第一次陷入争议。此前,5月10日,在联合国大会召开有关巴勒斯坦“入联”的紧急特别会议时,埃尔丹为表不满,用随身携带的便携式电动碎纸机,当场粉碎了《联合国宪章》小册子的封面。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 埃尔丹:这就是你们的镜像,我来演示给你们看看,你们“毁灭性”的投票对《联合国宪章》做了什么。你们亲手撕碎了《联合国宪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友看法

1、网友聪慧的念初心:你跟魔鬼谈道德,它们能听懂吗?

与以色列相关的阅读

中方强烈谴责以色列袭击加沙学校(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13日安理会紧急会议上表示,上周以色列袭击加沙学校夺去了上百名无辜平民的生命,中方予以强烈谴责。平民及民用设施不能成为军事行动的目标,这是国际人道法规定的红线。有大量平民聚集的学校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袭击,这种行为令人发指。...)

中方呼吁以色列停火止战(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2日答记者问时表示,中方对以色列相关军事行动造成加沙地带大量平民伤亡表示严重关切,强烈呼吁以色列立即停火止战。...)

伊朗:将以合法坚决方式报复以色列(参考消息网8月12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8月11日报道,伊朗代理外长阿里·巴盖里重申,伊朗决心就上个月哈马斯领导人在德黑兰遭暗杀一事惩罚以色列。...)

英法德呼吁伊朗别报复性袭击以色列(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综合路透社、美联社报道,英法德3国领导人12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伊朗及其盟友不要对以色列发动报复性袭击,宣称这样是为了避免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危及加沙停火协议。...)

以色列:伊朗将在几天内发动袭击(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路透社、美国Axios新闻网等外媒当地时间11日报道称,两名消息人士透露,以色列情报界最新评估显示,伊朗已决定直接打击以色列,并可能在未来几天内发动袭击,以回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袭身亡。...)

以色列:伊朗将在几天内发动袭击(【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据《以色列时报》8月11日报道,两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以色列方面评估认为,伊朗将在未来几天内对以色列实施报复性袭击,以回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在德黑兰遇刺。...)

伊朗称已做好严惩以色列的准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记者当地时间8月10日获悉,伊朗最高领袖政治顾问沙姆哈尼表示,以色列杀害哈尼亚的唯一目的是寻求战争,并破坏加沙停火协议。他表示,伊朗已经通过法律、外交和媒体程序为严惩以色列做好了准备。...)

曝伊朗新总统阻止袭击以色列大城市(伊朗是不是不准备报复以色列了?距离7月31日哈马斯政治局主席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遇刺已过去十天,外界担忧的大规模报复尚未发生。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8月9日回应称,伊朗是希望报复措施不会影响停火谈判。也有分析认为,大规模攻击的“警报”尚未解除。...)

伊朗回应是否推迟报复以色列(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梓瑜】据《以色列时报》9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德黑兰被暗杀后,被问及伊朗是否会将报复行动推迟到8月15日以色列和哈马斯下一轮停火谈判之后,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称,希望伊朗方面的回应“在时机和方式上...)

曝伊朗新总统阻止袭击以色列大城市(伊朗还没动手,内部先吵起来,总统叫板哈梅内伊,美国发毁灭警告。伊朗高层在是否打击以色列这个问题上内部发生争吵,新任总统与哈梅内伊出现了怎样的分歧?此时美国又在这件事上发出了怎样的警告?一块小小的披萨,又能如何影响中东局势呢?...)

以代表称以色列“最有道德”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