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34岁青年科学家李海增突发心梗逝世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09-08 20:06 阅读了

34岁青年科学家李海增突发心梗逝世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09月08日 20时00分46秒发现,34岁青年科学家李海增突发心梗逝世热点,澎湃新闻记者从李海增教授亲友处获悉,知名青年科学家、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增教授,因突发心梗,于2024年8月29日在青岛逝世,终年34岁。

公开资料显示,李海增,男,出生于1990年3月4日,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2021年3月入职山东大学,学科方向为:凝聚态物理、工程热物理。

李海增还是SID显示未来之星青年领袖,青年泰山学者,首届山东省海外优青项目获得者,获得Nanoscale新锐科学家奖,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优秀青年科学家奖,Wiley中国开放科学2022年度作者奖,任国产期刊Nano-Micro Letters (IF: 26.6)、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 (IF: 15)、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 (IF:8.3)、Nano Materials Science (IF: 9.9)、Advanced Powder Materials (预计首个IF>10)、Frontiers of Physics (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期刊, IF:7.5)青年编委。

李海增博士毕业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朱美芳院士),师从王宏志教授。

李海增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东华大学优博访学资助作为交换生加入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ACS Energy Letters副主编Pooi See Lee院士课题组进行联合培养。

由于电致变色领域学科交叉的特点,李海增课题组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在山东大学三个二级学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多个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刘林华杰青团队、化学与化工学院于伟泳杰青团队)内开展。目前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电致变色光热调控器件,涉及内容包括:① 红外发射率可调电致变色器件;② 低成本电致变色显示技术;③ 智能窗用柔性可裁剪电致变色贴膜;④ 人体辐射热管理能源织物。

近五年,李海增以一作或通讯作者在Joule、Advanced Materials (3篇)、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Materials Toda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3篇)、ACS Energy Letter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Nano-Micro Letters、Nano Energy、Nanophotonics、Nanoscale Horizons、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主流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当选ESI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此外,李海增教授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美国专利1项。

网友看法

1、网友阿赛0521:厉害!我都39了,还是副教授

2、网友匹袍:一定是长年累月熬夜通宵造成的,谁的心脏也受不了这样的煎熬,可惜了!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专家学者,一定要每天保证六小时以上的睡眠![祈祷][祈祷][祈祷]

3、网友大白育天下:保护好我们的高端人才

4、网友顽强清泉YU:大概率新冠后遗症导致血栓栓塞心梗

5、网友德才兼备葡萄ST6:这么年轻,就能在985大学里,当教授,做博导,这辈子够拼的,属于这一代人里的佼佼者,英年早逝,太可惜了,也给大家敲了警钟,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身体健康,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未来。

6、网友龙腾飞大天:34岁就是博士生导师了?博士生毕业几年能当博士生导师?

7、网友繁华落尽无尽愁:东华大学的博士竟然去山东大学任教,可见这人多么优秀[比心]

8、网友Good wishes for you:我33岁,才副教授。

9、网友智慧芒果Oh:我去,90的正教授,我是个废物

10、网友35岁重回校园:34岁就当上教授了,真可惜,我35才开始读研

11、网友言蹊:才34已经是教授了,太可惜了。我们单位也有一个同事很年轻突发脑梗去世了,年轻人太累了。上有老下有小,工作要拼,家庭要顾,唉

12、网友知足常乐:很多人说,211的博士生,到985大学任教,是不可能的。但是实上这样的人很多。

13、网友爱国老余:真的愿中青年科学家,在学习和工作的同时,保护好身体。不能太拼命了,要注意劳逸结合,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减少心理压力,这样对国家对自己都有利。

14、网友Zlc700208:34岁正教授,博导,绝对是学术厉害之人,工作没几年,可惜了。一路走好![祈祷]

15、网友谷家海摄影:是不是建立科学家疗养制度,强制进行休息疗养。

16、网友Z15900:保护好人才,保护好脊梁!

17、网友金花邻人:大学老师要上课做科研,压力大啊[笑哭]

18、网友足智多谋冰淇淋yI:希所有科技人员都要好好注意身体健康的维护,要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会自己调整精神状态。

19、网友心光朗照:父亲是煤矿工人 母亲是农民 没有任何背景,非常优秀的人才可惜了。

20、网友国士大雅:不进行体检吗,没有早发现心脏有问题吗,他可是国家高科技人才啊。

与科学家相关的阅读

华裔女科学家在美遭审查后自杀(“中国出生的神经科学家吴瑛失去了她的美国实验室,然后,她失去了生命。”香港《南华早报》8月31日以此为题,报道了美国华裔科学家吴瑛的悲剧故事。吴瑛是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教授。据伊利诺伊州库克县的记录,吴瑛于当地时间7月10日在她位于芝加哥的家中自杀身亡。...)

我国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发布一项关于新冠病毒进化的最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将变为适应性更强的流行毒株。从长期来看,新冠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可能正在减少。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其通过一系列突变不断适应宿主环境,显著提高了传播力。...)

科学家发现已灭绝牛顿巨鸟颅骨化石(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菲比·麦克伊纳尼领导的团队3日在美国《历史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介绍他们2013年至2019年在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卡拉邦纳湖发现的上述化石。...)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开馆(今年5月30日是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于当日正式开馆,并举办首展活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文化综合区的国家科技传播中心内,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

颜宁获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28日晚,2024年“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举办,以表彰她们在生命与环境科学领域的卓越贡献。中国科学家颜宁是5名获奖者之一。...)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巨大磁环(中新网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月14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该台徐钧博士和韩金林研究员通过分析银河系内的脉冲星和银河系外的射电源法拉第旋转效应分布数据,最新研究发现银河系的晕(银晕)中有一个巨大的磁环结构,其磁环从距离银河系中心(银心)6000光年一直...)

颜宁荣获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莱雅基金会当地时间5月14日公布了2024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5位获奖者。中国科学家颜宁是获奖者之一。颁奖仪式将于5月28日举行。...)

科学家破解新冠病毒致死真相(参考文献:Duan T, Xing C, Chu J, et al. ACE2-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SARS-CoV-2 entries dictate viral replication and inflammatory response during infection. Nat Cell Biol. 2024. doi:10.1038/s41556-024-01388-w。...)

科学家成功清除已感染的HIV病毒(当地时间3月18日,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科学家团队在医学会议上表示,他们通过使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从被感染的细胞中清除了HIV病毒。...)

科学家发现可对抗COVID-19的新药(阿尔伯塔大学的一项突破性研究介绍了一类能增强人体对病毒免疫反应的新药,通过促进干扰素的产生,有望在未来病毒爆发时预防或治疗感染,显示出治疗和预防未来病毒爆发的巨大潜力。...)

34岁青年科学家李海增突发心梗逝世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