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09月11日 06时05分40秒发现,个别地方农业设施闲置调查热点,记者近期在黑龙江省林甸县采访发现,当地花巨资建设的一部分大型喷灌设备用不了,有的只剩架子光秃秃立在地里,零部件不见踪影;一些抗旱水源井也成了摆设。
“老百姓用不上,国家花了冤枉钱。”当地不少村民感叹。
据悉,针对部分涉农项目“建而不用”等问题,林甸县已制定项目排查整改方案,对全县涉农项目建设的设施进行检查。
设备第二年开始丢,第三年就不剩啥
林甸县曾是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2020年脱贫“摘帽”,如今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不久前,记者深入林甸县多个乡镇、村屯看到,田间一些大型喷灌设备用不了,零部件丢的丢、坏的坏,有的因为“碍事”被拆卸。
在四季青镇新富村一处玉米地,一个喷灌设备“大架子”光秃秃立在地里。记者看到,设备轮胎已经瘪了,看不到电机、喷头等零部件,变压器也不见踪影。
在记者追问下,新富村党总支书记带领记者在一个农户家找到了六七个变压器。“怕丢,存放在这里。”一名村干部说,自2013年回村任职,没看到这个大型喷灌设备运转过。
被拆卸的大型喷灌设备。新华社记者杨轩摄
在四季青镇新民村,一大堆大型喷灌设备零件被摆在一个院子的角落里。“一次都没用过,只剩下架子和轱辘。”村干部告诉记者,设备第一年是完好的,第二年开始丢,第三年就不剩啥了。
当地干部介绍,上述大型喷灌设备是实施“节水增粮行动”时建设的。据了解,有关部门2012年至2015年为支持东北四省区实施“节水增粮行动”。
林甸县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时由县水务局负责招投标建设,分2012年、2014年、2015年三期实施,覆盖全县8个乡镇,总投资近2亿元。项目包括58个大型喷灌设备主体,以及水源井、变压器、埋设电缆线等配套设备。
除了四季青镇,记者还走访了林甸镇等多地,发现不少大型喷灌设备处于“建而不用、建而难用”状态。
记者了解到,林甸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完成后,统一交给村屯、农户,所有设备以“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管理,在各村登记。记者在新富村采访设备管理情况,村干部以村会计没在家为由,没有拿出台账。
存放在农户家中的变压器。新华社记者董宝森摄
林甸县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属于“节水增粮行动”的大型喷灌设备,因为配件缺失、损坏等原因,目前能用的只占60%左右。
除了大型喷灌设备,有村民反映,前些年在各村兴建的一批抗旱水源井也有问题。
记者在林甸县多个村屯发现,保护抗旱水源井的铁皮房有的出现破损,有的没有配套设备,有的甚至消失。
林甸县一处保护水源井的铁皮房出现破损,未见配套设备。新华社记者董宝森摄
记者在四季青镇新富村看到,井房内没有水泵,井房外只有孤零零的电线杆,未见电线连接。“水源井就是摆设,春季有旱情,只能花钱拉水浇地。”一名张姓村民说。
为何“建而不用”?
受访农户和基层干部告诉记者,一些大型喷灌设备、水源井“建而不用”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多位受访者表示,大型喷灌设备更适合大型农场或连片农田。林甸县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当地人把大型喷灌设备称为“大喷”。林甸县耕地面积有限,老百姓承包的口粮田少,地块分散,并不适合用“大喷”。而且,其运行会碾压周边农户耕地,引发矛盾。
有村民说,“大喷”建设时未经村民同意,直接占地建设,有的设备安装至今“动都没动”。
另外,使用花费大、维修成本高也是问题。有基层干部说,这类“大喷”是统一订购的,零配件坏了比较难买,价格也较贵。一个农户对记者说,用“大喷”浇地不划算,他们一般都用四轮车拉大桶水浇地。
林甸县一处大型喷灌设备瘪了的轮胎。新华社记者董宝森摄
“负担大,不如拆了。”新民村一名村干部说,“大喷”块头太大,每年还得补偿被占地农户500元。新民村有两套“大喷”,每年需补偿农户1000元,多年来该项支出累计已超过万元。
此外,一些“大喷”还会妨碍农机设备在田间作业。
“有的村民想拆,但县水务局说‘大喷’不能拆。拆不能拆,用不能用;立在那儿,东西丢了,我们还有责任。”一些村干部抱怨。
对于抗旱水源井,一些村民反映,一些水源井电线杆都立上了,但没通电,成了“半拉子工程”;一些水源井建设标准不高,而且建好后无人管护,成了“废井”。
在四季青镇,记者问及抗旱水源井的建造标准、管理归属、监管等问题时,四季青镇党委书记、镇长均没有明确答复。
多措并举强化涉农项目管护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崔凯等专家表示,对于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扶贫资产,要有长远规划、严格管理机制,确保国家投入惠及百姓、长期发挥作用。
根据林甸县制定的排查整改方案,林甸县拟对全县涉农项目建设的设施,按照“可使用、维修后可用、已无法使用”做好分类管理。同时,加强管护,明确管护责任人,切实保障涉农项目发挥效益。
林甸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列入村集体资产的基础设施,林甸县将开展常态化巡查,保障基础设施用起来,让涉农项目真正发挥作用。记者了解到,林甸县水务局已制定《林甸县水利抗旱设施管护办法》,进一步推动水利抗旱设施管护规范化。
业内专家认为,林甸县部分农业设施闲置并非个案,其他一些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涉农项目建设需要科学规划,贴近百姓需求,增强村民参与度。应本着“当地实际需求什么,就规划建设什么”的原则,避免盲目投资、“拍脑袋”决策。同时,要结合实际,探索多元管护机制,防止出现“钱花了、人走了、工程废了”的现象。
受访基层群众表示,应加强涉农项目监管,钱怎么花的、标准是啥等,都要进行全透明公示。基层群众呼吁彻查问题项目,对涉农项目和资金强化日常管理,落实绩效评价,确保高效使用。
崔凯建议,农业基础设施要获得持续、良好的运营,应探索专业化、市场化运维模式,明确责任主体,建立长效机制。
网友看法
1、网友sw497736828:不是真正落到实处,装装样子,捞点钱,反映了那些地方政府平时的作为,表面化,不干实事,不实事求是办事,愧对党,愧对人民
与设施相关的阅读
金正恩视察朝鲜多处军事设施(据朝中社8日报道,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视察了多处军事设施。报道称,金正恩进行了与现代化海军基地建设有关的实地考察并现场指导了造船工作,巡视多道生产工序和造船现场,具体了解了近期进行的造船工序现代化项目。...)
扎波罗热核电站设施因乌军袭击受损(当地时间11日,扎波罗热核电站通讯主任叶夫根尼娅·亚申娜表示,扎波罗热核电站工作人员没有人在乌军袭击中受伤。被乌克兰部队击中的冷却系统位于第聂伯河畔,与发电机组并不相邻。...)
能源设施遭袭 乌克兰多个地区断电(【能源设施遭袭 乌克兰多个地区断电】财联社6月1日电,乌克兰能源部当地时间6月1日通报称,在当天凌晨乌多地能源设施遭俄军大规模袭击后,乌克兰哈尔科夫、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和波尔塔瓦地区部分用户断电。目前电力恢复工作正在进行中。俄方对上述事件暂无回应。...)
乌称多地能源设施遭俄军袭击(当地时间6月1日,乌克兰能源部长加卢申科在其官方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俄军袭击了扎波罗热、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基洛沃拉德、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顿涅茨克地区的能源设施。...)
俄称打击乌设施 乌称击退俄军进攻(俄罗斯国防部10日通报称,5月5日至10日,俄武装力量使用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远程海基和机载高精度武器以及无人机,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军工企业、铁路基础设施等实施了27次集群打击,控制哈尔科夫地区两个定居点。...)
乌克兰发电和输电设施遭大规模袭击(乌克兰国家通讯社8日报道称,当天凌晨,俄军对乌克兰利沃夫州、波尔塔瓦州、基洛沃格勒州、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州、文尼察州以及扎波罗热州的发电和输电设施发动了大规模袭击。...)
俄称打击乌设施 乌称打击俄装备(俄罗斯国防部27日通报称,最近一周内,俄军使用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远程海基和空基精确制导武器以及无人机对乌克兰能源和军事工业设施进行了35次联合打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同一天发布战报称,前线地区发生79次战斗。...)
乌承认袭击俄石油储存设施(中新网4月24日电 据法新社当地时间24日报道,乌克兰国防部门消息人士称,乌克兰无人机对俄罗斯西部的石油储存设施发动了袭击。据此前报道,俄罗斯斯摩棱斯克州州长24日表示,该州多处燃料和能源设施遭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并引发火灾。...)
乌称俄空袭电视转播基础设施(乌克兰哈尔科夫州军政负责人4月22日在其官方社交平台上发布消息称,当天俄罗斯空袭了哈尔科夫一个电视转播基础设施,部分地区的电视信号中断。此外,哈尔科夫市长当天也表示,哈尔科夫市发生爆炸,一处基础设施遭到袭击。对此,俄罗斯方面目前暂无回应。...)
保护核设施的伊朗防空系统雷达遭袭(美国媒体称,用于保护纳坦兹地下核设施安全的S-300防空系统的雷达设备在袭击中受损。报道称,伊朗方面此前淡化了以色列此次袭击的影响,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19日晚在纽约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昨夜发生的事不是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