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09月11日 11时06分46秒发现,媒体:美式反恐让世界付出高昂代价热点,“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声音,想象中的‘地狱之门’被打开。”
回想起23年前的“9·11”恐怖袭击,纽约居民布鲁克斯仍心有余悸,“空气中到处都是灰尘,灯光闪烁、窗户震动、建筑物摇晃。人们在尖叫和哭泣。”
2001年9月11日,美国本土遭遇历史上最大规模袭击。
恐怖分子劫持4架民航客机,对美国境内目标展开自杀式袭击。其中两架分别撞上世贸中心双子塔,一架撞上位于弗吉尼亚州阿灵顿县的五角大楼一角,另外一架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乡野。
一系列袭击共造成约3000人死亡。而这,仅仅是这场悲剧的冰山一角。
时至今日,“9·11”恐袭所带来的“后遗症”,仍在影响着成千上万的美国民众。
资料图:美国FBI公布了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五角大楼后的数小时内,所拍摄的照片。
01
恐袭“后遗症”,仍在侵蚀他们的生命
这些年来,在世贸中心遗址的纪念墙上,几乎每年都会有新增的遇难者姓名。
仅在2023年,纽约消防局就在纪念墙上增加了43名遇难者的名字。在恐袭事件中丧生的消防员总人数,也由此升至331人。
这是因为恐袭发生后引发建筑物坍塌和火灾,释放出大量有毒烟尘,其中含有石棉、二氧化硅、碎金属、混凝土和玻璃等污染物,导致暴露其中的消防人员、医护人员、当地居民等健康严重受损,甚至罹患癌症。
“世界贸易中心健康计划”在2023年发布的数据还显示,过去20多年里,这些污染物引发多种致命疾病,夺走了至少4000多名幸存者和急救人员的生命。
该组织担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还会有更多人因此丧生。
02
“美式反恐”,让世界付出高昂代价
作为对“9·11”恐袭的回应,美国政府在全球多地发起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让世界付出了高昂代价。
毁坏阿富汗,侵袭伊拉克,搞乱叙利亚……美国在全球约80个国家或发动战争或开展军事行动,导致至少80万人在炮火中丧生,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资料图:2021年8月27日消息,阿富汗喀布尔机场附近爆炸,造成多人死伤。
美国民众也在承受战争代价。
“9·11”恐袭后,美国军费预算激增,挤压民生领域的预算和经费,加剧了美国经济不公和社会撕裂。
调查还显示,约7成的Z世代受访者认为,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等“是在浪费时间、生命和纳税人的钱,并没有使美国变得更加安全”。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9年9月11日,民众在纽约世贸遗址前寄哀思。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
03
最终审判,何时才会有答案?
对于恐袭遇难者家属来说,伤痛从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们所寻求的最终审判,仍漫漫无期。
多年来,“9·11”恐袭案始终卡在审前程序,陷入法律困境。在此期间,被控策划恐袭事件的嫌疑人被关在关塔那摩监狱。
直到近日,《纽约时报》注意到,“这起在美国公众视线中消失的案件,终于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2024年7月31日,关塔那摩湾战争法庭监督员与3名“9·11”恐袭事件嫌疑人签署了一项认罪协议,3名嫌疑人同意承认共谋罪,以期换取终身监禁,而非在关塔那摩监狱等待死刑审判。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和法新社指出,多年来,这起案件之所以陷入法律僵局,主要原因在于嫌疑人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手下遭受酷刑,其间获得的证据的可信度由此引发争议。而通过达成认罪协议,有望避免这些法律问题。
然而,该认罪协议却让许多恐袭遇难者家属感到极其失望和愤怒。他们认为协议“过于宽松”,切断了全面审判和判处嫌犯死刑的任何可能性。
美国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万斯还抨击称,这是“与‘9·11’恐怖分子达成的私下交易”,“我们需要一位剿灭恐怖分子的总统,而不是和他们谈判的总统。”
重重压力下,这份认罪协议又在近日被美国国防部撤销。《纽约时报》指出,这意味着,死刑再次成为选项之一。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8年9月11日,美国民众在白宫门前呼吁调查“9·11”事件真相。中新社记者 邓敏 摄
恐袭遇难者家属维贾诺对此表示欢迎,她希望未来能够通过审判,让嫌疑人绳之以法。
另一名遇难者家属迈克尔则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对美国政府谴责道,“这些嫌疑人在23年后,仍没有因为他们的袭击而被定罪和惩罚,这是可耻的。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花费了这么长时间。”
23年过去了,“美式反恐”陷入僵局,美国国内也深陷社会分裂、种族歧视和枪支暴力的泥沼之中。“9·11”恐袭案的审判,更是始终难有进展。遇难者家属们,何时才能等到最终的审判?
责编:孟湘君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与反恐相关的阅读
俄前反恐部门负责人被肉噎住去世(当地时间8月25日,曾经担任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FSB)反恐部门负责人的马克西姆·埃雷明在莫斯科意外去世。马克西姆·埃雷明据报道,当时,马克西姆·埃雷明正在莫斯科一家餐厅吃晚餐,突然被一块肉噎住,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
伊朗与巴基斯坦誓言合作反恐(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报道据美联社4月22日报道,在22日举行的旨在弥合外交分歧的会议上,伊朗和巴基斯坦领导人同意加强经济和安全合作。报道称,今年1月,这两个邻国关系紧张。双方都在对方领土上发动了袭击,打击被控袭击安全部队的武装分子。...)
法国防长表示愿同俄加强反恐合作(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4月3日,塔斯社等俄罗斯媒体援引法国国防部消息报道称,当天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与法国国防部长勒科尔尼通电话。勒科尔尼强烈谴责莫斯科州“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并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勒科尔尼表示,法国愿同俄罗斯加强反恐合作。...)
俄在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反恐行动结束(【俄罗斯安全部门:在达吉斯坦共和国的反恐行动结束】财联社3月31日电,俄罗斯安全部门通报31日称,当天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卡斯皮斯克和马哈奇卡拉两地开展的反恐行动结束。此前被疏散的居民已经可以返回住处。...)
是谁在妨碍形成国际反恐统一战线(来源:环球时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家音乐厅3月22日晚发生枪击事件,俄方综合现场和多方情况将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分支”宣称对此负责。...)
专家:巴反恐能力建设还有不够之处(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3月26日就达苏水电站项目遭遇恐怖袭击发表声明。声明表示,当地时间3月26日13时许,中方企业承建的开普省达苏水电站项目车辆在途中遭遇恐怖袭击,造成5名中方人员、1名巴方人员遇难。...)
俄莫斯科和其他地区将强化反恐力度(当地时间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俄音乐厅恐怖袭击事件向国民发表电视讲话,宣布3月24日为全国哀悼日。普京表示,这是一起针对普通民众的血腥的恐怖袭击事件,导致大量人员遇难。目前相关部门已抓获11人,其中包括4名恐袭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任何与事件相关者的责任将被追究并得到应有的惩罚。...)
俄反恐专家:莫斯科恐袭案预谋已久(参考消息网3月23日报道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3月23日报道,反恐专家表示,“克罗库斯城”音乐厅恐袭事件的筹备不止一天。专家们指出,从罪犯的行动中不难窥见,他们事先已把安保系统研究得明明白白,自身也“受过严格的射击训练”。...)
菲律宾6名士兵在反恐行动中死亡(菲律宾武装部队当地时间19日发表声明称,军方于18日发起对当地恐怖组织的围剿行动,打死2名恐怖分子、打伤数人,但行动中有6名军方士兵死亡,另有4名士兵受伤。...)
巴基斯坦伊朗互相反恐是在演双簧吗(也门胡塞武装和美英联军打得有来有往之际,伊朗也下场了,先后对三个邻国的目标发动袭击,分别是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的“摩萨德据点”、叙利亚伊德利卜的恐怖组织据点以及巴基斯坦边境俾路支省“正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