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新血压标准已公布 这些误区要避开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10-08 21:08 阅读了

新血压标准已公布 这些误区要避开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0月08日 21时04分23秒发现,新血压标准已公布 这些误区要避开热点,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体检查出血压高,可回家自己一量又正常了;还有些人平时睡得好吃得香,却被医生诊断为“高血压”。血压正常值范围到底是多少?预防高血压有没有啥“妙招”?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我们来聊聊关于血压的健康管理。

2024新血压标准已公布,120/80已成“过去式”

血压的正常值范围是医学上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今年8月,我们迎来了“新血压标准”的公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是自1999年以来的第5版高血压防治指南,它在2018年版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高血压及相关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修订。

新《指南》中,对高血压的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诊室血压≥140/90 mmHg;或家庭血压≥135/85 mmHg;或24h动态血压≥130/80 mmHg,白天血压≥135/85 mmHg,夜间血压≥120/70 mmHg。

了解了新标准,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规划饮食及作息,有效应对。但问题又来了:新《指南》中明确指出不建议使用水银血压计,推荐使用经过准确性验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又是为啥?

电子血压计相较于水银血压计,不仅操作上更加简便、读数直观,还能减少因操作者技巧差异而产生的误差,尤其是与传统的水银血压计相比,后者需要专业的听诊技能。

如今许多电子血压计采用先进的传感器和计算技术,具备数据记录和分析功能,在提供非常准确的血压读数基础上,还可以追踪血压变化趋势,对长期血压管理非常有帮助。

即使血压很正常,依旧要重视血压管理

当血压并未逾越标准的界限时,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警惕。血压并不是静态的,它会因多种因素(如情绪、运动、饮食等)而波动。即使在正常范围内,血压的波动也可能对血管和器官造成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逐渐失去弹性,血压也可能会升高。

另外,高盐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都可能逐渐导致血压升高。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血压;如果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即使当前血压正常,个体也可能有更高的风险发展成高血压。

另一种情况是,高血压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即使血压正常,也需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早发现问题。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有高血压,或者出现了头晕、头痛、视力模糊、没有明显原因的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该尽快咨询医生,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

血压高但没症状就可放任不管?这些认知误区别“中招”

高血压对健康的风险可不容小觑。这种病症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会在无声无息中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带来肾脏问题、视力衰退等连锁反应。有哪些常见的误区需要注意呢?

1、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高血压通常被称为“无声的杀手”。早期很多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不对身体造成损害。血压升高可引起动脉血管系统和其供应的器官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导致靶器官损害,进而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导致心脏和肾脏等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只要血压高于正常标准值,就需要治疗。

2、血压高时吃药,正常时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停药后血压可能会再次升高,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3、降压药伤肝肾,最好不吃药。实际上,正确选择和使用降压药对肝肾的保护比不吃药要好得多。不吃药反而会导致脏器、血管等多重损害。

4、降压之初不要选用“好药”。降压药的选择应基于其是否为治疗高血压相关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以及是否适合个人病情,而不是价格。另外,每个患者的基因遗传特点和身体状况不同,药物的选择应因人而异,不能盲目跟风。目前也没有任何保健品或保健仪器有明确的降压效果,单纯使用这些产品不仅达不到治疗目标,还可能导致延误治疗。

5、血压降得越快越好,低血压不用在意。只要预防高血压即可。血压的控制和管理是一个需要细致和个体化处理的医疗问题。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的降低并不是越快越好,低血压可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心脏损害等健康风险。

6、我还年轻,不用在意血压问题。高血压不仅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只要血压超过规定的标准,都是需要处理的。因此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应该关注血压健康。

7、不愿意过早服药。高血压的早期药物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手段。根据新《指南》,药物治疗依从性是影响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良好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能够改善血压控制,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防治:基于分级、分期、分型的原则进行

新《指南》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等内容提出了新的推荐建议,并强调了高血压防治应基于高血压的分级、分期和分型的原则进行。

预防高血压是一个生活方式调整和习惯养成的过程:

提倡健康饮食:采用低盐、低脂肪、高纤维的饮食。

控制体重:我们应当通过科学膳食、均衡营养,以及定期参与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降低高血压风险。

规律运动: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增加力量训练,通过增强肌肉力量,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进一步控制血压。

限制酒精和戒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定期检查: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是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

保持健康的睡眠,改善睡眠。保持积极心态:保持乐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助于降低压力和血压。

对于高血压患者或具有高血压风险的人群而言,更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应遵循分级、分期和分型的原则进行。

作者: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普中国专家李南南

专家:中华医学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研究员唐芹

网友看法

1、网友太阳出来就爬山坡:低血压咋办

2、网友倒带Live:此时此刻我的高血压好了,太神奇了

3、网友sunnyvv:太资深了

4、网友海角天涯6262:转发了

与误区相关的阅读

健身悲剧背后是普遍的健身误区(5月15日,有网友发视频称,重庆垫江县富华新城小区一名男子在锻炼时发生意外离世。16日,记者从当地获悉,男子在小区健身器材上锻炼时,把绳索系在脖子上发生意外,已不幸离世。健身锻炼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体质、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但是这名男子,却在健身过程中发生了意外,不幸殒命。...)

控血糖的3个误区(在中国,约有30%的成年人处于血糖异常的状态血糖异常包括我们说的糖尿病同时也包括糖尿病前期所以控制血糖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血糖高,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吗?血糖高,就不能吃肉?血糖高,就得告别水果?控血糖,如何正确运动?快和小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血糖高,主食吃得越少越好吗?...)

这些睡眠误区不要踩(今年3月21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你有睡眠障碍吗?为了拥有更好的睡眠,你有尝试过各种“神药”“偏方”吗?...)

饮酒的五个误区(春节,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喝酒助兴在所难免。“小酌怡情,大酒伤身”的道理,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除了“控量”之外,四川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章晓红医生特别提醒大家:若是在服药期间的人,特别需要注意服用一些药物,在饮酒后容易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对人体造成伤害。...)

应急科普:消防安全8大常见误区(关于火灾隐患和火场逃生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但生活中这些容易忽略的安全误区你真的了解吗?误区一:油锅起火可以用水扑灭用水不但不能灭火,反而可能使火势扩大。油锅起火正确的处置方式是立刻关闭气源,用锅盖闷灭。...)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见认知误区(秋季以来,多地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增多,记者走访上海各大医院儿科门诊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也是有所增加。...)

抑郁症都有哪些常见误区(作者:乐丹盛 浙江省人民医院 临床心理科审核:唐义诚 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委员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7月5日晚,知名歌手李玟的姐姐在微博发文表示,CoCo(李玟)于数年前不幸患上了抑郁症,经过长时间与病魔斗争,可惜近日病情急转直下,于7月2日在家中轻生,送院后一直昏...)

新冠感染后的10个误区(“阳康”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2周内容易感染?“阳了”喝点酒反而有利于杀灭体内的病毒?“阳了”洗澡会使病情加重?导致出现咳嗽、感冒等症状?……阳转阴的10个认知误区,很多人都深陷其中!1. “阳康”后15天才能产生抗体?...)

个人防疫警惕8个误区(24小时内喝水量达到4升以上,可能造成水中毒;3#戴多层口罩防护不能增加安全性#,还可能因口罩间互相摩擦造成佩戴移位,影响口罩的气密性。...)

新血压标准已公布 这些误区要避开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