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0月21日 05时03分27秒发现,民营企业成为广交会的绝对主力热点,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的第136届广交会10月15日至11月4日在广州分三期举办。本届广交会,民营企业参展数量占比超过九成,是参展企业中的绝对主力。民营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超过我国进出口总额的一半,尤其是增速,高出全国整体4.1个百分点,增长9.4%,对整体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93.8%。这些数字充分体现了我国民营企业的外贸活力。那么,民营企业在广交会上表现怎么样?
万商云集、合作共赢。摩肩接踵的采购商、忙碌不停的参展商,本届广交会可谓是有着“超级人气”。火爆的人气,彰显着中国外贸的吸引力。本届广交会线下参展企业超3万家,在这其中,有一支力量不容小觑,这就是民营企业。
朱小梅是广东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这次她带来了企业的不少家电新品参展。朱小梅告诉记者,其实今年四月份的春季广交会,她们已经带来了600件新展品,而在短短几个月,她们又推出了更多的新品,就是要以不断创新来吸引客商的目光。
朱小梅所在的企业连续30多年参加广交会,是广交会的常客,与现在执着创新研发的理念不同。最初,作为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她们曾在广交会上最大的期待就是接到为大企业代工的订单。
没有能力设计、研发,仅仅依靠给国外大品牌进行代工,也是广交会上大多数民营企业曾经的谋生之道。虽然这让众多的企业收获了第一桶金,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变化,依靠低成本代工取得优势的时代已逐渐过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简单的生产已经不足以支撑长远发展。透过广交会,企业也发现一些新的机遇。
广交会参展商 朱小梅:国外消费者不再执着于大品牌,反而对产品在创新性、技术性、实用性、品质上面更加关注,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带来了更大的信心,还有更多的机会。
然而,单凭企业一己之力,高端化、品牌化这条路要闯出去,并不容易。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对于创新发展不断推出支持鼓励政策,这也给了像朱小梅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勇气。
有了国家的支持,很多企业试着创立自己的品牌,推出创新的产品。高端化之路虽然过程艰辛,却能够改善产品结构、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增长新空间。通过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在广交会上,朱小梅的企业也从最初几平方米的小展位,扩展到了近400平方米的大展台。
从同质化的价格竞争,到在创新赛道上齐头并进,众多的民营企业在广交会上展现着中国制造的新实力,中国的民营企业也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低处不断向中高端攀升。
目前,广交会上民营企业参展数量已经从2013年前的76.3%提高至本届的91.4%,其中不少都是有着国家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企业,这也成为推动广交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 肖露:党的十八大以来,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广交会上民营企业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占比逐渐提升到91.4%。此外,从质量上看,民营企业从最初以代工贴牌为主,发展到现在呈现出了规模化、品牌化的趋势,涌现出一批拥有国际视野,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民营企业。大家都非常重视,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拓市场、以服务固根基、以品牌求效益。
海关总署发布的外贸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32.3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民营企业实现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17.78万亿元,增长9.4%,占外贸总值的55%,提升了2.1个百分点。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 屠新泉:中国现在成长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民营企业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很重要的引导、扶持作用。我们现在正在讨论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已经出了征求意见稿的草案,也是希望从最高层面、从法律层面,给予民营企业一些更好的政策环境,比如在创新支持上,鼓励民营企业参与一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由“生产”到“出品”,不仅在传统产业焕新中巩固优势,更在新兴产业壮大中创造优势,透过广交会这一“外贸风向标”,可以看到中国的民营企业修炼内功、开拓市场的积极努力。
本届广交会,丰富多样的新能源汽车及智慧出行相关展品吸引着来自各国的采购商。而在中国汽车蓬勃出海的同时,汽车零部件相关的民营企业也纷纷抓住机遇,在广交会上拓展市场。
浙江一家汽车减震器及电控悬架生产企业的销售总监代红军告诉记者,由于新兴市场的不同情况,这就要求根据当地特点去生产产品。
开拓新兴市场,无疑可以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由于对境外采购商,尤其是对新兴市场的采购商缺乏充分了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企业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企业的利益如何保障?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针对外贸企业的急难愁盼,国家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方面也不断推出硬招实招,加大力度护航民营企业“扬帆出海”。
- 其中出口信用保险就是稳外贸的重要抓手。这是一项非营利性的政策性保险业务,也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地缘冲突延宕,出口信用保险对企业遭受的外部风险赔偿的额度也在不断地增加。
今年5月,商务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联合印发出口信用保险支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发挥出口信用保险防风险、补损失、促融资、拓市场等作用,提出6方面约30项具体举措,助力外贸质升量稳。
肖露: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出口信用保险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在出口过程中遇到风险的保障。这些风险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风险,主要指政治上的风险,比如战争等;二是买家风险,比如买方破产了,买方的银行不能够进行汇兑了,这些风险都在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范围中。
有政策支持、有保险兜底,记者在广交会上了解到这也让众多的民营企业能够放心拓展业务。推动外贸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系列政策也在密集出台,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海外注册商标等,从不同角度发力支持企业拓展海外业务、参与国际循环。
肖露:近年来,商务部和有关部门一道通力协作,出台了多轮稳外贸政策,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除了加强信息服务,通过驻外经商机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之外,各地的商务主管部门和进出口商协会还在积极组织企业到海外参展,帮助它们扩大国际市场。
广交会的广阔平台,蕴含着无限的机遇,不仅企业自发寻找商机,来自各地的商会和交易团也在共同发力,为各地的外贸企业拿订单、拓市场,结交更多的国际合作伙伴。目前,广交会第一期“先进制造”展览已经结束,接下来,第二期、第三期还将分别以“品质家居”“美好生活”为主题继续进行。
在广交会上,我们看到民营企业都在努力拓市场、抓订单。今天的民营企业,是紧密联系世界的民营企业。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民营企业敢闯敢拼,灵活应变,勇于创新,正抓住时机在外贸领域做强做优做大,为外贸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随着更多务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出台,民营企业能够更好稳预期、拓市场、提信心,不断保持蓬勃发展态势,推动我国外贸的国际竞争优势不断提高。
编辑丨范鹤龄 徐丽瑛 李欣蔓
摄像丨徐鹏 张敏 梁启鹏 陈紫行 严逸伦 陈梦豪
剪辑丨苗佳亮
策划丨余仁山
责任编辑:陈卓然
与广交会相关的阅读
美媒:广交会上的中国报价太香((观察者网讯)“中国产品价格太香,买家根本不担心关税问题。”美媒彭博社当地时间24日的报道中,如此总结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观察到的这种“主流观点”。...)
广交会涌现外贸新动能(4月15日-5月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首次设立了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新展示区规模达3000平方米,由11个省份组织158家相关企业参展,有的“老广交”向新业态服务商“华丽转身”。...)
广交会擦亮“中国制造”创新招牌(新华社广州4月15日电(记者丁乐)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5日在广州开幕。本届广交会展示先进制造成果,预计现场新品超100万件;境外采购商参会意愿加强。本届广交会总展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约7.4万个,参展企业2.9万家;截至14日,有2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
广交会第二期启幕(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州10月23日电 (记者 蔡敏婕)第134届中国商品进出口交易会(下称“广交会”)第二期23日在广州开展,参展企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记者巡馆发现,开展首天,参展商和采购商“忙声一片”。...)
“绿色”理念贯穿广交会各环节(昨日(5日)第133届广交会圆满落幕。累计进馆人数超290万人次,现场出口成交216.9亿美元,成果丰硕。本届广交会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均创历史新高。本届广交会是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举办。那么,回看本届广交会,都有哪些亮点?广交会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怎样的信号?...)
一组数字盘点广交会亮点(作为中国外贸的“风向标”和“晴雨表”,透过广交会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中国外贸依然韧性十足。广交会为境内外企业搭建了高效的沟通交流和贸易对接平台,在展览规模、参展企业结构等多个方面呈现出诸多亮点,戳视频↓看一组数字盘点。...)
广交会第一期入场超126万人次(新华社广州4月19日电(记者丁乐)第133届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个展期在广州举办,截至4月19日,累计进馆人流量超过126万人次。参展企业和境外客商表示参展效果好于预期。...)
实探史上规模最大广交会(驾驶在广州海珠区阅江中路上,出租车司机汪师傅看到展馆外的人流,有些兴奋。作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增至150万平方米,线下展企业增至约3.5万家,新参展企业超过9000家,线上展企业近4万家,上传展品超过300万件,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采购商报名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