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修复微短剧上线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11-16 09:08 阅读了

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修复微短剧上线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1月16日 09时02分15秒发现,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修复微短剧上线热点,旧时藏书家在面对历劫幸存的古籍时,往往爱说“冥冥中自有神物护持”,道出对古籍的珍爱和对其流传不易的感慨。暗中的神明难以寻觅,但现实中确有一群人默默守护着古籍的平安、延续着古籍的寿命,他们就是分布在全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者和活跃其间的古籍修复师。

在今天,古籍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事业,古籍修复的意义和成果渐为人知,但仅有千人的职业群体,专心安静的案头工作,仍给古籍修复及修复师带来相当的神秘感。

11月13日,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在央视频App、红果短剧、抖音等平台上线播出,使古籍修复师和经由她们妙手回春的《永乐大典》,登上观众数以亿计的流量舞台。这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抖音集团出品,央视频、红果短剧联合出品的微短剧,是中国首部古籍修复题材短剧。追完这部剧,可以感到“纸寿千年,书传万世”这句话,在社会共识的推动下,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已达实境而非虚言。

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海报

短剧讲述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邵白与《永乐大典》“书灵”元鉴之间的故事。邵白在一次偶然机会下发现了《永乐大典》一册残本,她与大典的“书灵”元鉴也由此相遇。身为“书灵”的元鉴,一直渴望《永乐大典》能永久流传下去,希望邵白帮助他实现这一心愿。在元鉴的帮助下,邵白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正式的古籍修复师,不仅出色完成古籍修复任务,而且深刻领悟到古籍保护背后蕴含的深远意义。

古籍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它们千载流传,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称其“书灵”恰如其分。修复师邵白与书灵元鉴的相遇,从相疑到相助、相知,最后相融,是当代青年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也是古籍传承使命的达成。

用拟人化的方式演绎古籍,《永乐大典》可说是天生的主角。这部巨型类书“出身高贵,经历坎坷”,编纂于600多年前(明永乐六年,1408),共22877卷、3.7亿字,分装11095册,是截至14世纪的中国文化与知识总汇。它因字数繁多难以刊刻,在明代仅先后抄成两部。永乐原本在明末毁失,嘉靖钞本则在清末战乱中散佚,现存只有400多册,不及原书册数的4%。百年以来,“满世界寻找《永乐大典》”的行动从未停止,2020年,两册《永乐大典》出现在欧洲一家拍卖行,被来自中国的藏书家收归故里,价格折合人民币6700万元,由此可见《永乐大典》的珍贵程度。像《清明上河图》一样,《永乐大典》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也是被世人广泛认知的古籍。

永乐大典 明 解缙等编 明嘉靖隆庆间(1562- 1567)内府朱丝栏重写本 国宝

《永乐大典》的散佚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深痛的创伤,为此保护好现存的《永乐大典》、使其永续流传,成为古籍保护的首要工作。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224册,全部得到修复保护,并多次影印出版,化身千百,消除了文本散失的风险。2021年,国家图书馆采用创新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和科技力量,开始修复2007年新发现入藏的《永乐大典》“湖”字册。在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字节跳动古籍保护专项基金的共同努力下,修复师用一年多时间,将这一册磨损严重、书壳与书芯完全分离的明代古籍完美修复。《重回永乐大典》的剧情,可看作这一过程的戏剧化重现。

在短剧中,来自明朝的元鉴很喜欢偷窥别人的笔记本电脑,当他看到《永乐大典》满足自己愿望的新存在,欣然隐入书中,完成了“重回”。看似玄幻的情节,却有实事的基础。2021年的修复工作探索建立了《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第一辑收录国家图书馆藏《永乐大典》40册、75卷的内容,已经公之于世。公众从国家图书馆官网登录,即可免费使用,实现了古籍的活化利用。通过短剧的介绍,观众得以走近《永乐大典》,真实可触及的观感,甚至能看清纸张帘纹的细节,展现出数字化正是保护古籍的最好方式。以数字化防御书籍的灾害损伤、对抗纸张的自然老化,平衡了使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传承着中国文化诉诸长远的视野与情怀。

2024年4月26日,“珠还合浦 历劫重光——《永乐大典》的回归和再造展”在上海展出,图为展览现场展出的两册《永乐大典》(影印本)。

《永乐大典》的故事,凝结了中国古籍千百年来遭遇的兴亡聚散,它的成功修复是古籍修复事业进展迅速的缩影。进入本世纪,古籍保护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取得巨大成就,《重回永乐大典》这部15集的短剧,以小见大,其实也是一部重大现实题材文艺作品。

年轻的古籍修复师邵白的成长,来自对生命核心价值的追寻,来自老师同事的信任和鼓励,来自认识到“古籍无言,是用无数先辈用生命传承下来”的精神赓续。而在现实世界中,十几年来,多所高校开办古籍保护专业,讲授古籍修复课程,培养高学历古籍修复人才。与此同时,古籍保护部门推动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提高修复师的技艺。目前全国古籍修复师已从本世纪初的100人增加到1000人,古籍修复事业有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在进行古籍修复工作

“竹皮混合纸补纸可行,封面模拟可行,书脊复原计划可行”,种种可行性探讨在短剧中一闪而过。现代科技力量的加持,提升了历史悠久的修复技艺。利用光谱仪分析纸墨的化学元素,利用老化仪模拟古籍原件的老化程度,高科技手段把古籍的破损情况、纸张的劳损程度,转化成可以指标化的各项数据,也使修复方案更为全面,手工技艺更加精细。以《永乐大典》“湖”字册的修复为例,修复工作的前期准备包括拍照留档、检测书籍材料、制作同结构样书后按照《永乐大典》原状模拟破坏以验证修复方法是否可行等复杂流程,其后,再经过拆线、编号、清洗、折叶、喷水、压平等20多道工序,才能成就一册完美的修复作品。

作为一项手工技艺,古籍修复的功夫全在手指上,《重回永乐大典》通过特殊设计的摄影及后期效果,恰当地呈现出古籍修复过程中的精细操作,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修复师的专业性。可以通过短剧“偷师学艺”,是观看《重回永乐大典》得到的另一个乐趣。期待它为更多观众带来愉悦,以及为古籍保护、古籍修复吸引到更多粉丝。

(艾俊川,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与短剧相关的阅读

微短剧《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火了(没有知名演员,不是大IP改编,也没有大投资,但在影视竞争异常激烈的国庆档,一部名叫《我在长征路上开超市》的微短剧,关注度和讨论度持续攀升,赚得了不少观众的眼泪和掌声。...)

银行扎堆布局短剧赛道(李蕾/插画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北京报道一觉醒来回到1997年,竟和自己老板成了同事,究竟发生了什么?意外穿越成皇子,如何在一年之内花完一千万两白银?心机叔父联合四大家族骗走全部股份,落魄富二代如何逆袭重回首富之巅?...)

“霸总爱上我”的老年版短剧火了(最近,“霸总爱上我”的老年版短剧火了,不断登上热度榜单:《闪婚五十岁》《闪婚后五十岁霸道总裁狂宠我》《人到五十,闪婚霸总》……老年人的婚姻、情感以及生活故事,成了当下短剧创作的“新流量密码”,不少网友前往围观打卡。...)

周星驰短剧力捧“新星女郎”(自2023年开始,周星驰突然开社交网络账号,又频频更新动态,还时不时与短视频、直播网红互动,还涉足元宇宙、WEB3、人工智能、NFT及艺术市场等领域。...)

周星驰首部短剧抖音独家播出(“跳票”几天之后,6月2日下午,周星驰出品的首部微短剧《金猪玉叶》上线抖音“九五二七剧场”,一小时播放量突破百万。...)

媒体评周星驰“入局”短剧(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王彬图源:@极目新闻6月2日,短剧《金猪玉叶》正式上线,顶着“周星驰首部短剧”的光环,截至6月3日17时,播放量已经达到1700万,相关话题在平台迅速霸占热榜。这部短剧聚焦多种社会议题,监制和导演分别为易小星和马史,周星驰是以剧场发起人的身份参与出品。...)

周星驰短剧《金猪玉叶》正式上线(新腕儿 今日报道6月2日消息,万众瞩目的周星驰团队出品短剧《金猪玉叶》今天17点正式在抖音九五二七剧场上线了第一集。截至18点,第一集播放量突破100万次。值得注意的是,《金猪玉叶》左上角有了微短剧备案号,发证机关为北京市广播电视剧。点赞数为1.5万次。...)

周星驰能拯救短剧市场吗(上线一小时播放量破百万,24小时观看人数突破1400万。作为喜剧战线上的现象级偶像人物,周星驰短剧作品《金猪玉叶》甫一上线,迅即引发广泛关注。就咖位而言,周星驰入局短剧,无疑属于典型的降维打击。...)

“王妈”的短剧人设还能保住吗(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王妈”塌房了。她的热搜已经在网上挂了4天,热词围绕“塌房”“公司回应”“前员工评价”等关键词,每天都有新内容。“王妈”,这个在短视频里的个性保姆、“互联网嘴替”,因敢于对老板说不,获得了众多打工人的支持,全网粉丝量破千万。...)

洁丽雅“毛巾少爷”拍短剧出圈(通常在百亿家族企业里,至亲反目是常规操作,但在洁丽雅家却有些不一样,祖孙三代平稳传承不说,连叔叔和侄子都相处融洽。...)

国内首部聚焦古籍修复微短剧上线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