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1月16日 14时03分14秒发现,孩子充值游戏近8万块后删转账记录热点,如何让小孩放下手机
别沉迷游戏
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更可怕的是
有些孩子还会往游戏里“氪金”
深圳的何先生就愁坏了
自己的儿子小何正上初三
近三个月的时间里
小何先后在游戏里
充值了近8万块钱
孩子充值游戏近8万块钱充值后还删掉转账记录
何先生告诉记者,最近有家长在家长群问他,他家儿子最近买了好多东西,他们平时到底给了孩子多少零花钱?
何先生觉得很奇怪,很少会给儿子大额零花钱。但等他和妻子查了账单之后,两人却傻了眼,原本有10几万的余额现在只剩下400多块钱。
何先生称,他后来去银行查询后,工作人员告诉了他钱的去向。原来,这些钱多数被孩子拿来给游戏充值了。
平时孩子如果要吃饭、用钱,他们都是直接把手机给孩子,用完再收回来,孩子在充值后,将转账记录删掉,何先生这才没有发现。
在向儿子询问过后,何先生的儿子才承认自己从今年6月底7月初开始,在自己玩的两款游戏“王者荣耀”和“原神”里多次进行了充值。
他同时还转了一部分钱给自己的同学,让同学帮忙代充游戏和买衣服。此外,何先生的儿子还找了一家小卖部的老板以支付一定手续费的方式换取现金,然后托人买了一部手机,总共花了8万多块钱。
小何说,第一次给游戏充钱是为了买一个皮肤,跟其他同学攀比。最多的一次一天至少充了3000-4000元,也是用来买游戏的皮肤和角色。对于现在这种局面,他也挺后悔的。
能退吗?已向相关游戏平台提出返还充值款
小何说,他还偷偷用了妈妈的身份证号在游戏上进行了实名制,目前,“王者荣耀”的账号已经被后台锁定不能登录了。
而小何托人买的手机,已经交由学校老师保管,老师也协助何先生和妻子联系相关游戏平台客服提交材料,要求返还消费金额,目前还在等待平台审核中。
何先生说,这10几万是他们平时家庭开销的钱,现在只剩下472块,他们后面的开支已经没有钱了。同时,何先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引起更多家长的重视,正确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为什么总有未成年人无序充值的事发生?
北京互联网法院副院长赵瑞罡透露:2023年,该院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189件,而2024年1—5月已受理245件。涉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充值打赏类已成为第一大类,占比超过68%。在这些案件中,涉案未成年人最小的仅有4岁,涉案金额最高的为310万元。
更可怕的是,充值打赏类的场景正变得越来越多,除了常规的买游戏道具,还有线上拆卡间、游戏皮肤“开盲盒”、游戏金币“充值膨胀”等,让孩子们面临种种诱惑。(此前报道:孩子打游戏充值过万,实名认证不灵了?广东多家游戏公司被约谈→突然爆火!这种为什么让孩子那么“上头”?)
互联网公司的责任
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实际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互联网公司的未成年人实名认证系统流于形式、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这是导致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诱因之一。在此类案件中,互联网公司往往被判定承担主要责任。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有86%经过判决结案的涉未成年人充值打赏类案件,审判结果为互联网公司退款。
家长的责任
此外,这类案件的判决书经常会提到“家长未能妥善保管好自己的电子设备、银行账户信息,在未成年人使用银行卡数次进行大额充值的情况下,仍然未能及时发现并制止该充值行为”。法官会通过这些行为认定家长存在过错。
北京互联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助理毛春联表示,大部分涉案的未成年人来自普通家庭,家长比较缺乏法律知识,文化水平也不高。毛春联在调节类似案件时解释这件事中家长也有责任,但家长听不进去,认为互联网公司应该负全责,直到收到判决书后才接受现实。
家长的监护缺位
孩子淡薄的金钱观念
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场景增多
乃至互联网公司
形同虚设的未成年人模式
共同促成了此类案件数量飙升
退费有标准各方责任这样划分
今年5月28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
针对广受关注的未成年人游戏退费问题,该标准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过错方应当根据各自过错情况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监护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承担各自责任。
该标准例举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具体情形——
- 例如,监护人帮助未成年人绕过防沉迷限制的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人提供本人或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用于实名认证、提供已完成实名认证的本人或其他成年人的账号、帮助未成年人通过人脸识别等身份核验机制。
- 监护人未充分履行监护人责任等过错情形包括但不限于:监护人明知或应知未成年人存在绕过防沉迷限制而未采取有效监护措施,导致未成年人超额充值的,如未成年人使用爷爷奶奶等近亲属或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用于实名认证、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租售平台租赁或购买游戏账号、未成年人与其他成年人共享游戏账号等;监护人未妥善管理本人银行卡、支付账户、支付密码等信息的。
以上两种情形下,建议监护人按照过错承担30%-70%的责任,若是重复出现多次或多种过错行为,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如故意帮助绕过人脸识别等核验手段、因同一未成年人重复消费或同一家庭多个未成年人消费而多次申请退款、长时间怠于履行监护责任和注意义务(如所涉消费距申请时长超过一年等)等情况,监护人可能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如果各方依然无法达成和解,可向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工作委员会寻求帮助,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团体标准的出台是为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权益,那些试图钻空子、冒用未成年人名义发起退费或诉讼的人士,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希望这些类似案件能引起更多家长的重视正确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也希望各个互联网公司
守住未成年人防沉迷的“护城河”
关于未成年人网络无序充值
你怎么看?
你认为有什么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来源:第一现场、经济观察报、中国互联网协会
责编:李佳妮
编辑:徐安妮
网友看法
1、网友乐观的橙子T:全国家长都在强烈要求所有游戏关闭,为什么没有监管部门出面?值得深思啦。
2、网友分秒必争清风TC:为什么不关掉游戏厂商[发怒][发怒][发怒]
3、网友浅夏之南在南方:在向儿子询问过后,何先生的儿子才承认自己从今年6月底7月初开始,在自己玩的两款游戏“王者荣耀”和“原神”里多次进行了充值。
4、网友正能量萍萍:游戏真的毁了下一代,游戏公司有责任
5、网友阳光下的落叶女孩:我儿子也是玩游戏充值,两三天充了1600多,还好发现的早,充值后把记录都删了,突然被我发现了一个扣款记录,申请退款后都返还了,[祈祷]
6、网友果豆妈1985:国家就应该禁止这种游戏
7、网友小霞子,霞:不信没钱了,得多有钱的人把十万当零用钱花呀,几百我都存零钱通里下崽,十万更得存起来下崽呢
8、网友栀子花开:希望国家赶紧关闭游戏,给孩子一个正常的学习方式[比心][比心]
9、网友率真风铃62:祸国殃民
10、网友用户4348991484610:国家应关闭游戏平台,它正在毁掉下一代
11、网友凤形山村夫:电子游戏=电子海洛英
12、网友灵巧奶茶CE:电子鸦片应该禁止,坑害广大老百姓的子女,毒害祖国的花朵。
13、网友qzuser229169258:最主要的还是家长没有更好的看管好自己的手机,其次是家长没有教育好孩子,没有做到监管好孩子,总结一下就是父母的失职,给自己带来损失。
14、网友gggnnn135:需充钱的游戏就是诈骗!跟赌博行为一样对待!
15、网友外向喜鹊u8:建议每次登陆和充值都要人脸识别验证就可以了!
16、网友A我是一个憨憨:别的国家资本家会吸小孩子钱吗?
17、网友爱睡觉的王炸:充值时候验证人脸识别,这个很难吗?各家游戏公司
18、网友星夜兼程奋斗中:设置所有打赏和游戏花费必须成年人刷脸支付,大家都省事
19、网友Z8888999988889999:为什么银行转账要限额?游戏充值就没有这个规矩[捂脸]店大欺小
20、网友木小兮57429693:不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不就行了
与充值相关的阅读
低价充值话费小心成为诈骗分子帮凶(近期,许多市民朋友收到这样一条短信↓↓有人疑惑“充话费”如何与“洗钱”搭上关系?如今,有不少人被无意识“参与洗钱”,已有大量市民仅仅为了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封号”,更可怕的是成为洗钱的帮凶,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
网易回应儿子充值游戏父亲自扇耳光(近日,“男孩玩游戏充值上万元父亲连扇自己耳光”一事,引发热议。4月8日晚,一名父亲发视频称,9岁儿子在玩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时,10分钟充值了6400元,近几日扣款上万元,其后他开始自扇耳光。...)
周杰伦杭州场抢票需先充值488元(近几年的演唱会门票真是抢手,不少热门歌手的票基本都是“开票秒空,不留余票”,抢到票的歌迷欢呼雀跃,没抢到票的粉丝想尽各种方法找票,再次开票的渠道简直是及时雨。...)
正处级干部充值百万玩网游(“在游戏里面只要你舍得充值,就能快速升级,满足自己的虚荣心。”2月7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贵州省铜仁市生态环境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张勇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一文。文章中,张勇谈到了自己在升迁无望后,逐步沉迷网络游戏,在其中寻求升级的满足感。...)
网红铁头杭州理发被诱导充值7000元(近日,在浙江杭州,曾因举报新东方引发舆论关注的百万粉丝网红“铁头惩恶扬善”(以下简称“铁头”)连发多个视频称,在当地滨江区一理发店理发被诱导充值7000元。...)
暴雪和网易合作停止 充值了怎么办(暴雪娱乐11月16日发布声明称,由于同网易的现有授权协议将在2023年1月23日到期,将暂停在中国大陆的大部分暴雪游戏服务,包括《魔兽世界》《炉石传说》《守望先锋》《星际争霸》《魔兽争霸III:重置版》《暗黑破坏神III》和《风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