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专家建议冬季降温老年人别太早出门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12-08 19:09 阅读了

专家建议冬季降温老年人别太早出门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08日 19时03分52秒发现,专家建议冬季降温老年人别太早出门热点,近期脑卒中高发!

又有冷空气降温,

专家提醒:

这些人群注意

早晨别太早外出!

婆婆突然言语不清 身体发麻

胡婆婆今年62岁,近半个月前,她早上7时外出晨练,结束后回家,她觉得自己半边肢体有点发麻,家人发现她讲话都不太清楚了。胡婆婆吓了一跳,赶紧让家人拨打120,将自己送到家附近的武汉市汉口医院就医,此时,距离婆婆发病刚过去1个多小时。

经紧急查体,医生初步判断胡婆婆出现了脑卒中。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胡婆婆接受了CT检查,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艾艳萍确诊她患上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

因胡婆婆就医较为及时,在4.5小时的黄金时间窗里,经综合评估后,医生认为胡婆婆可以进行溶栓治疗。入院半个多小时后,胡婆婆即被送到病房接受溶栓治疗。溶栓第二天,艾艳萍再次为婆婆进行检查评估发现,婆婆语言、行动能力均已恢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低温天 一些早期症状需警惕

像胡婆婆这样的患者,并非个例。武汉市汉口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艾艳萍表示,最近降温后,因患上脑梗死来就医的患者有所增多,较降温前增加三成左右。

她介绍,脑梗死的好发人群多为60岁以上,以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的患者,吸烟、饮酒等也是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人群也呈现年轻化趋势。

“急性脑卒中治疗的有效时间窗为4.5到6个小时。”艾艳萍提醒市民,如果发现亲友突然出现脸不对称、口角歪斜、肢体麻木、单侧肢体无力不能抬起、说话口齿不清等症状,要马上送医。

专家建议:降温天气 这些人别太早出门

进入冬季,冷空气降温天气频发。武汉市中医医院医师杨晶提醒:

近期中老年人应当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尤其注意头部和手脚部位的保暖;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市民,应当定期测量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戒烟酒、适当锻炼、充足睡眠,保持心情愉快,降低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很多老年人有晨练的习惯,降温后早晨气温偏低,不建议大家太早出门晨练。可以等上午10时气温回升以后再外出。”杨晶建议,市民也可以在室内通过练习健身操、太极拳、八段锦等方式进行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冬天运动,一定做好这10件事!

1. 晨练时间别太早

有些人每天一早5-6点就出门锻炼身体,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心身医学科主任医师彭国球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冬季晨练的时间不宜太早,最好在日出1-2小时后再出门锻炼。

冬季气温低,清晨又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血管更易收缩,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而且晨间雾多,太早的话能见度低,路面结冰和交通状况都可能带来潜在危险。

2. 不要空腹运动

早晨起床时,身体处于低代谢阶段,如果空腹运动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危险的发生。因此,在晨练前,应适当摄取高能量食物,并喝适量的白开水。

3. 运动强度别太大

运动要循序渐进,而且还要规律。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徐顺霖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运动要牢记“1357”。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比如70岁的人,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不超过100次/分。

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快走、慢跑、体操、太极、气功等是比较适合老人的运动。

4. 运动时间别太长

至于运动时间多长为宜,彭国球医生表示,每次锻炼30-50分钟左右即可。但不要硬性规定自己必须完成,可根据天气和健康状态适当调整,以锻炼后舒适为标准。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老人最好停止晨练。

5. 运动前一定要热身

河北体育学院人体科学系教授仇广信曾表示,如果不做热身运动,一上来就突然加大运动量,心脏就会受不了。

运动前要做充分的热身活动,热身运动就是让心脏和各个器官有一个接受和准备的过程,无论你的身体平时有多么的健康,这个环节一定不能少。

6. 运动后要冷身运动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培中曾在健康时报刊文中表示,人在剧烈运动后的突然停止,相当于“急刹车”,可能会诱发头晕、心慌等症。相对于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后不妨做个“冷身运动”。

冷身运动能使快速的心跳减缓至安全水平,放松肌肉,尽快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减轻运动后的肌肉酸痛。运动完,通过慢跑、快走、舒展等方式,逐渐减慢动作,心率降至120次/分以下,这一般需要5-10分钟。

7. 运动后别暴饮暴食

在剧烈运动后1小时以内,一般不建议暴饮暴食(可以适量饮水、食用饼干等易消化的食品)、洗澡、睡觉等。

此时,内脏的供血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比如胃肠功能、肝肾功能等,对于新营养物质的吸收、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都会有一定影响,也要避免全身血集中在某个部位而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所出现的不良反应。

8. 运动后别立即吃烫食

在冬季,刚运动后四肢、躯体、皮肤、肺,甚至消化道黏膜及周围组织,都处于冷适应状态,倘若立即吃过热的食物,如热粥、热牛奶、热面条等,消化道黏膜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微血管破裂、出血。

中老年人器官组织的适应功能减退,应变能力降低,血管脆性增加,黏膜损伤、出血的可能性更大。

此外,运动过程中血液大量进入运动器官,胃、肠、胰腺等消化器官的血液会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自然也减少了,立即进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9. 别在寒风或雾霾中运动

冬季在寒风下锻炼,有悖于锻炼的初衷。人在严寒中,即使加大运动量,其产热也主要用于御寒,难以达到健身效果。

而在雾霾严重时,呼吸道黏膜会受到损伤,屏障和防御作用也会降低。此时,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可能导致肺部疾病。雾大霾重的天气里,可以选择在室内运动。

10. 身体不适别剧烈运动

河北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胡喜田曾表示,感冒发烧、伤后、病后、身体不佳、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这些情况下参加运动容易发生意外。

如果最近身体很疲劳,最好减少剧烈运动,一旦感觉胸闷、缺氧、头晕、背部放射性疼痛,应马上停止运动并到医院进行检查。

转自 | 荆楚网 综合长江日报 极目新闻 健康时报

来源: 黑龙江交通广播

与老年人相关的阅读

老年人过冬谨记“1赖3缓5防”(天气寒冷对人体健康是一个考验,特别是对老年朋友来说,冬天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季节。因为季节变换和气温下降,老年人在冬季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此外,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本就患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在冬季更需要用心保护。...)

公安网安|老年人切勿随意扫码领礼(“扫一扫,免费领礼品!”相信有不少人都曾在商超入口、街头巷尾被这类推销活动吸引。然而,这种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背后可能暗藏猫腻。...)

医生:中老年人50岁后易患带状疱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经常持续性地灼伤样痛”“间断性发作,就像被电击”“感觉像针刺一样,一碰皮肤就疼得不行”……提起带状疱疹引发的疼痛,患者所述千人千面,也有患者“疼到没办法穿衣服,每天只能保持同样的姿势躺在床上”……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蛇缠腰、生蛇等)是一...)

老年人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秋分时节,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即将进入感染高发季。近日在“老有所‘呼’,‘吸’阳无限——关注秋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守护老年人健康”沙龙上,相关专家表示,老年人是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建议及时接种流感、肺炎球菌疫苗。...)

老年人“老掉牙”很正常?专家辟谣(新华社《健康我来说》栏目本期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董海涛,为我们科普口腔相关知识。...)

老年人“老掉牙”很正常?专家辟谣(新华社《健康我来说》栏目本期邀请到了北京协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董海涛,为我们科普口腔相关知识。...)

“广州老年人免费坐广东城际”不实(转载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5月28日谣言:持广州市老年人优待卡可免费乘坐城际列车?详情:近日,一张《广东省城际铁路对广州老年人的免费政策》截图在社交网络流传,其内容显示“广州老年人持优待卡在非高峰期搭广东城际可享受半价或免费优惠”,引发关注。...)

社会进步老年人出行变难了吗(今天开车送爸妈去高铁站坐车回河北,回来的路上,一边开车一边流泪,在心里默默做了决定,以后绝不再让父母独自挤车。每年清明,爸妈都要回河北给姥姥姥爷上坟。上了坟他们会在那边住一段时间,取暖期再回山西。...)

人大代表:健全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央广网上海3月7日消息(记者韩晓余)数据显示,2023年末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超2.9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21.1%。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老年人面临的各种健康挑战也在增多。...)

民政部部长陆治原谈老年人养老问题(3月8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民政部部长陆治原,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等部分列席会议的国务院有关部委主要负责人接受采访。...)

专家建议冬季降温老年人别太早出门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