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14日 12时05分34秒发现,部分美国外交政策专家为何对华强硬热点,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2日报道,一项新调查得出结论,迫于职业和社会压力,美国外交政策专家被迫对中国表现出比实际更为鹰派的态度。
据报道,这一调查报告称,“外交政策界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数无知’(指对一件事或物,印象里觉得多数人会怎么想和怎么做,但这种印象往往是不准确的),人们高估了共识水平,夸大了威胁程度,并认为集体意见比实际情况更具对抗性”。
报告作者是哈佛大学政府学系博士生迈克尔·塞尔尼和普林斯顿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副教授罗里·特鲁克斯,他们对495名外交政策专家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55次深度访谈。
他们发现,21.8%的受访者因受到社会压力而表达过某些美国对华政策观点,这对女性、年轻或非白人专家的影响尤为严重。一位受访者说:“我认为,作为这个领域的一名年轻人,一名自由主义者和一名女性,有一种通过变得更强硬来过度补偿的压力。”
塞尔尼说:“我们在这份报告中指出的压力有可能限制有关如何最好地与中国竞争的辩论。我们希望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政府能够接受不同观点,并就优缺点进行深思熟虑的辩论。”
资料图片:中美国旗(新华社)
报道称,塞尔尼和特鲁克斯11日在网上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共和党人、男性、白人或有军事经验的受访者倾向于表达对中国更具对抗性的观点。除此之外,尽管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被视为美国的竞争对手,但对于应采取的最佳政策却没有达成共识。
报告作者认为,为应对社会和职业压力,受访者可能会隐藏“他们真正的政策信念,转而支持公众可接受的关于美中外交和接触的观点”。
一位受访者将这一过程描述为“鹰派通胀”。他说:“当涉及大局观的问题时,泛泛谈论中国,我感觉我的同事们平均大概把自己的鹰派立场(最强硬为10分)夸大2分。因此,如果有人在鸽派到鹰派的量表上是5分,那么他们在代表自己或谈论中国时就会表现得像7分一样。”
报告作者说,这种被他们称为“多数无知”的现象“很难得到明确证明”,但他们对许多观点的“温和和多样化”感到惊讶。他们还说:“只有23%的受访者认为接触政策是失败的,只有31%的受访者支持遏制的概念。”
报告指出,采访中最常提到的两个名字是前国会议员迈克尔·加拉格尔和特朗普的前副国家安全顾问马修·波廷杰。报告指出:“这些人的观点往往会主导谈话,即使是在他们不在场的情况下。”
报告作者概述了社会和职业动态如何影响政策讨论,并呼吁实现更多平衡,他们说:“严谨的知识性辩论对于制定良好的外交政策至关重要,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激发更多辩论。”
本文由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12日发表,原题为《同侪压力可能助长美国外交政策精英对中国的鹰派立场》。
内容编审 | 马晗雁 粘轶锋 王缅
来源:参考消息
与外交政策相关的阅读
王毅会见美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代表(据外交部网站,2024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会见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会长兼首席执行官埃利奥特一行。王毅表示,中国的外交政策包括对美政策保持着稳定性、连续性,这是大国的定力和信誉所在。...)
伊朗代理外长:外交政策将继续强劲(当地时间22日,伊朗代理外交部长巴盖里表示,伊朗的外交政策基于战略理性,并将继续保持强劲。...)
恐袭事件后俄外交政策将走向何方(羊城晚报记者连线采访了多位在俄罗斯的中国人。“当时我们正在上课。大约是莫斯科时间20时40分,我在微信群里收到了消息。”...)
李在明批尹锡悦对华外交政策(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综合韩国《先驱经济》《朝鲜日报》等韩媒报道,韩国第22届国会议员选举在即,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22日在一场竞选集会上强烈批评尹锡悦政府对中国和日本的外交政策,他就尹锡悦政府对华立场提出质问:为什么要去招惹中国?台湾问题与韩国有什么关系?...)
特朗普若重返白宫会大改外交政策吗(参考消息网1月28日报道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1月22日刊登题为《特朗普再次当选不会大幅改变美国外交政策》的文章,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斯蒂芬·沃尔特。全文摘编如下:除非出现意外情况,否则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将是现任总统拜登和前总统特朗普之间的二次交手。...)
美媒:拜登2023年外交政策是场失败(参考消息网12月31日报道美国“治国方略”网站12月26日发表题为《拜登2023年外交政策是一场失败》的文章,作者是丹尼尔·拉里森,编译如下:拜登政府2023年的外交政策不会让拜登总统在明年的大选中有多少值得夸耀的地方。...)
英首相或将承诺遵循冷静的外交政策(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内阁改组的当天,英国首相苏纳克按计划将出席伦敦市政厅一年一度的市长晚宴并发表年度外交政策演讲。英媒预测,除了谈及俄乌冲突、中东危机等国际热点问题,他将重点强调“价值观”在英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俄新版外交政策将如何影响世界格局(当时间来到2023年的今天,俄乌冲突也爆发了近一年了。在过去一年里,显然俄罗斯已经与西方斗出了经验,在这特殊的时间节点里,提出了一项新外交概念政策。...)
俄媒:反华外交政策在美结出恶果(戴维斯毫不避讳自己的袭击是出于种族主义动机,因为是中国人,她这样做是因为这意味着“少一个人摧毁我们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