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考研遇上冬至 上海高校暖心送祝福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12-22 03:08 阅读了

考研遇上冬至 上海高校暖心送祝福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22日 02时05分27秒发现,考研遇上冬至 上海高校暖心送祝福热点,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今天正式拉开序幕。根据教育部此前公布的报考数据显示,全国有388万人报名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参加为期两天的统一笔试。这是考研大军近年来出现的连续下降,从“高点”474万人,减到了438万人,这次又降至388万人,接近2021年时的报名人数。

== 挤掉“泡沫”减少狂热 ==

首日上午开考科目为“思想政治理论或管理类综合能力”。记者在上海师范大学考点外看到,在结束前半小时左右,就有不少考生交卷走出了考场。

上师大本校电子信息专业的邓同学就是其一。“写完了就出来了,不会的就不写了,没必要浪费时间,下午还要考英语呢。”他这样说道。对于考研大军的锐减,在邓同学看来,走掉的多是“虾兵蟹将”,真正有实力和铆钉方向的考生还是会坚持下去全力以赴,“不是真正想考研的人自然会被淘汰,就像考公务员一样,最终决胜的还是那些头部考生。”邓同学认为,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还是挺好找工作的,但能进一步深造,提升学历总是好的,自己还是想冲一把。

一位人工智能专业的宋同学认为,即使是大环境上人数减少,但对他个人能感知的小环境而言,没有太明显,“我们班上考研的人还是挺多的。对于考研的态度,我觉得,提升学历还是能更有竞争力,从报名这一关就挤掉一些‘泡沫’,可以回归理性,纠正对学历的盲目崇拜。”

在记者随机采访的十多位同学中,大家普遍都觉得,减少狂热是好事,“赛道很多,比如还有很多人在考公,出国留学等,不是一定要走国内考研这一条路。”学习日语专业的王同学同样赞成地说。

考研首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大四学生高同学正在进行期末的一份拍摄作业,此前她已经完成了国外高校的研究生申请程序。“出国读书是对外看世界的好机会,可以在不同的氛围下充分感知和学习。出国对语言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而且,还能接触多元文化,在职业发展上,对个人能力也会有多方位的锻炼。”高同学说,就她身边而言,除了直接保研的同学,选择申请国外高校的学生占到多数。

== “上岸”难度并不下降 ==

一边是考研人数的下降,但不容忽视的是,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未必会降低。

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研考国家线显示,哲学、法学、文学、体育学、历史学、理学、医学、管理学、交叉学科等专业的学硕(即学术型硕士)国家线相比上一年都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专业硕士的招录上,法学、文学、历史学、医学等专业的国家线也都比上一年有所提高。

除了考试的激烈竞争,考研的“性价比”也越来越多地被考生掂量。“考研的尽头是还是就业”,一些学生认为,如果所学的专业就业竞争力本就不太强,还是会担心三年后更找不到工作,因此,抱着“试试去考”心态的考生以及提前“止损”的学生也越来越占到一定比例。

《2024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研究发现,2023届读研群体中分别有48%、45%的毕业生因就业前景好、职业发展需要读研。但报告也显示,本科毕业生因就业难暂时读研、随大流读研的比例分别为25%、8%,呈上升趋势。

值得关注的还有,近年来,国内研究生教育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其中,专硕招生比例持续上升。教育部数据显示,到2025年,专硕招生规模将约占硕士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与之相关联,不少院校的专硕学费也在上涨。部分高校对专硕还不提供校内住宿安排,这导致这部分考生还需要提前规划好租房预算,又增加一笔经济上的支出。

教育专家认为,在外部环境和个人选择的综合影响下,理性选择是一种进步。未来,更多人将是“按需读研”,即不一定在本科毕业时深造,而是先工作几年,等个人发展目标清晰后再读研。同时,这也会进一步倒逼高校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更适应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深造需要,更好满足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就在上海师范大学考点,今天中午时分,记者碰到一位结束监考的老师,她说,今天考场上还看到一名已经55岁的考生。而在考点外的采访中,记者也碰到好几名已经工作了多年的在职考生,“不一定要卷学历,而是相信学习真的为自己有用,这也很好。”言语间,这名过去读学前教育专业、已工作10多年的在职老师流露着十分平和的心态。

受访者提供

== 研途暖意祝福“上岸” ==

为了这些共同奔赴“研”途的追梦人,各大考点纷纷发放“上岸”大礼包,并以一系列暖心举措为考生护航。

当考研遇上冬至,水饺、贴心礼物、暖心板报纷纷在上海交通大学出现。学校介绍,希望用这份热腾腾的饺子,沾上好运酱,加点如意醋,祝愿奋战学子圆满“上岸”,一“研”为定!在12月21日-22日,交大食堂为广大考生开启便捷支付通道,微信、支付宝扫码即付。

华东师范大学今年开设第四教学楼一层所有教室及公共区域作为考生休息区,同时开放夏雨厅餐厅一楼、二楼,秋实阁餐厅一楼,考生可现场购买餐券兑换午餐。

华东理工大学专门设计了考研生专属的手机壁纸和电脑分区壁纸,请本校学生们快来换上新屏保,换个心情继续学。其中包括熟悉的校景款壁纸,上面书写着“坚持到底,一‘研’为定”“星光不负赶路人”等;同时也有典雅款壁纸,上书“乘风破浪,考研必胜”“阳光万里,我们终将上岸”等。

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一站式”学生社区,1000份“考研加油包”提前送到学生手中。“考研加油包”包含巧克力、向日葵钥匙扣、文具套装、亚克力书签拓印等,每一件小礼品都蕴含美好寓意。比如,巧克力寓意“巧克难题,题题顺利”,向日葵钥匙扣则寓意“提笔从容,落笔生花,一举夺魁”。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向学生发放50多套“逢考必过”文具袋和故宫联名“金榜题名”考研文具套装。更加温暖惊喜的是,低年级同学手工钩织了一举夺“葵”和前“橙”似锦挂件,赠送给考研学长,博得好彩头。

上海师范大学今年也实施多项暖心举措:发布考前须知、考场分布图,划定专用通道,制作指引牌和展板,引导考生快速安心入校;安排引导员热情指引考生进入考场;开放校园区域供考生避寒休息,开放空调预热、供应热水,食堂不限量供应姜茶,确保考生无忧、温暖、舒适备考;每场考试后消杀通风,保障健康研考。此外,特别关注行动不便的考生,安排专人协助他们顺利进入考场。

与冬至相关的阅读

冬至到哈尔滨来一个超大“雪饺子”(入冬以来,随着黑龙江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热度不断攀升,今年哈尔滨以“约会哈尔滨 冰雪暖世界”为主题,打造冰和雪两种不同形态的旅游产品。今天冬至,当地有哪些特别的活动?来到哈尔滨,这里是一定要打卡的地点了,早晨9点多,已经有很多游客来到这儿和雪人进行合影留念。...)

先民如何断定冬至日(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山西频道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俗话说,冬至大如年。这一天,也是民间重要节日,北方吃饺子、江南吃汤圆、姑苏冬酿酒……很有仪式感。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说起二十四节气,南方人会说“不准”,东北人也感觉不那么准。...)

冬至“饺”好运(冬至,福至!在这特殊的节气里,无论你是在繁华都市为梦奔波,还是于宁静乡村享受岁月;无论你是与家人围炉而聚,还是独自在外拼搏奋斗,都别忘了来一碗热乎乎的饺子。无论你身处何方,来一碗饺子,用刚出锅的滚烫慰藉心与胃。...)

冬至吃饺子习俗或与张仲景有关(“冬至不端饺子碗,冻坏耳朵没人管”,这句民间谚语意思是如果在冬至这一天没有吃饺子,就会导致人们容易感冒、受冻,甚至冻坏耳朵。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古代曾把冬至作为新年(济南日报·爱济南 刘超设计12月21日17时20分20秒,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我们将迎来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这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并非如此(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穿秋裤会丧失抗寒基因?电热毯、暖宝宝有辐射会致癌?...)

冬至后北半球白昼将逐日增长(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测定,今天下午5点21分,太阳到达黄经270°,我们迎来一年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今日冬至(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今天17时21分我们迎来冬天的第四个节气冬至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今天阳光的照射将逐渐增多白天的时间也会越来越长温暖和春意正在一点点靠近我国民间有“数九”的习俗又称“冬九九”“交九”从冬至起,每九天算一“九”数“九九”八十一天一九二九不...)

今年冬至128年来最早(2024年冬至的交节时间,出现在12月21日17时20分34秒,这是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提供的数据。今年冬至时间来临之早,为128年来之冠。上一次比今年更早的冬至,出现在1896年,冬至时间是12月21日15时29分25秒。为何当今冬至的来临有越来越早的趋势?...)

冬至“数九”(“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12月21日我们将迎来冬至节气民间习俗从这一天开始“数九”标志寒冬到来Part.01冬至·养生12月21日,节气进入冬至。冬至后太阳回归,白昼渐长,但气温仍会持续降低,即将进入最寒冷的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冬至养生首避风寒,防疾病。...)

考研遇上冬至 上海高校暖心送祝福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