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两分钟回顾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生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12-30 11:11 阅读了

两分钟回顾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生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30日 11时03分30秒发现,两分钟回顾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生热点,美国卡特中心发表声明称,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卡特去世,享年100岁。

卡特总统的家人证实,卡特在当天下午3点45分左右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Plains)的家中去世。

自2023年2月起,卡特一直在家中接受临终关怀护理,他的夫人罗莎琳·卡特于2023年11月19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6岁。

美国总统拜登和第一夫人吉尔·拜登当天发表声明表示,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领导人、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我们失去了一位亲爱的朋友和一个有原则、有信仰和谦逊的人”。拜登表示,将为卡特举行国葬。

当选总统特朗普发表声明称:“在我们的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吉米(卡特)临危受命,他竭尽全力改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为此,我们都欠他一份感激之情。”

“最有成就的前总统”

卡特于1924年10月1日出生于佐治亚州的普莱恩斯镇。他的母亲是一名护士,父亲是一名商人和农民,种植花生、棉花、糖和玉米。卡特在家乡就读公立学校,后毕业于佐治亚西南学院和佐治亚理工学院。1946年,卡特从美国海军学院毕业,并在美国海军服役七年。

卡特首次进入政坛是他担任佐治亚州参议员。1966年,卡特参加佐治亚州州长竞选,但没有成功。四年后,他再次竞选州长成功。1976年,卡特竞选成功成为美国第39任总统。

在4年任期里,在内政方面,卡特因放松对美国国内交通运输业的监管而受到称赞。他还将美国国家公园系统扩大了1亿多英亩,创建了美国能源部和教育部,解除了对啤酒行业的管制等。卡特也被看作是首位对全球气候变暖表示担忧的美国总统。

在外交成就方面,卡特促成了以色列和埃及于1978年签订了《戴维营协议》。

不过,在1974年11月4日发生的伊朗人质危机中,卡特派遣美国特种部队援救失败。在同一年的竞选连任时,卡特败给彼时的共和党候选人里根。

尽管没有成功连任,卡特却被外界看作“卸任后最有成就的前总统”。

离开白宫后不久,卡特和夫人与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合作创立了卡特中心。根据该组织网站上的声明,卡特中心是“基于对减轻人类痛苦的基本承诺”而创建的,中心的持续使命是为寻求“预防和解决冲突以及改善全球健康”。

2002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卡特获得2002年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数十年来为和平解决国际冲突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

美国总统中的“环保先锋”

美国纪录片公司帕蒂兹兄弟(The Pattiz brother)在纪录片《卡特土地》(Carterland)中将卡特描述为在环境问题上的远见者。

“卡特对如何解决能源危机有非常有远见的看法,这涉及节省能源,同时也涉及摆脱化石燃料并转向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该片的制片人之一帕蒂兹(Jim Pattiz)表示。

去年10月,美国社交媒体中曾传出“卡特是美国总统中的‘环保先锋’,曾在白宫顶部安装太阳能板”的消息,随即引发社交媒体上的热议。

根据白宫历史协会的记录,1979年,为了应对阿拉伯国家石油禁运,缓解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卡特呼吁开展全面的节约能源运动。为此,卡特在白宫西翼的屋顶安装了32块太阳能板,推广太阳能的使用,但是,这些太阳能板在20世纪80年代白宫修缮屋顶的时候被拆除。

多名能源专家指出,在清洁能源方面,卡特比很多人的思想都要超前。

1977年,卡特在白宫发表了一篇“毛衣讲话”。在这篇演讲中,卡特建议民众将暖气白天保持在65度华氏(约18摄氏度),晚上保持在55度华氏(约12摄氏度),以帮助缓解美国冬季天然气短缺的状况。

在1977年4月的一次演讲中,卡特警告说,除非美国人愿意作出减少能源消耗的牺牲,否则可能会发生“国家灾难”。

“除了防止战争外,这(减少消耗能源)是我们国家在有生之年将面临的最大挑战。”卡特说。

卸任离开白宫后,卡特总统一直积极参加推广清洁能源和关注气候变化议题。2017年,卡特委托SolAmerica太阳能公司在他的家乡普兰斯建造一个太阳能农场。目前,这个位于卡特农场内的太阳能农场为普兰斯提供超过一半的电力,预计每年能够生产1.3兆瓦的电力,相当于燃烧3600吨煤。

“清洁能源发电对于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卡特当时在一份声明中说,“我对太阳能和其他清洁能源解决方案近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鼓舞,并希望这些趋势能够继续下去。”

独一无二的美国“花生”总统

2024年10月1日,卡特总统迎来了他的100岁生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前总统。

2022年,卡特和他的夫人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庆祝他们76年结婚纪念日。他们也是美国历史上结婚最长的总统夫妇,其次是美国的前总统老布什和夫人,他们结婚73年,直到老布什夫人2018年去世。

在卡特成为总统前,卡特夫人在卡特的农场担任会计,帮助种植花生、收割玉米。

卡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所做过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和罗莎琳结婚,那是我人生的巅峰。”

在被问到如何维系“走过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婚姻的秘诀时,卡特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努力原谅和对方在白天所产生的任何分歧,我们互相和解,从不带着任何挥之不去的争论入睡。”

谈到卡特,不能不提花生。

在成为美国总统前,卡特曾在经营了几代人的家庭花生农场种植花生,还从事过花生采购点业务员、仓库管理员和给花生去壳的工作。

在卡特老家佐治亚州西南部的一个不到500户居民的小镇普兰斯,当地人开玩笑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他们总共有两项重要的“出口”:花生,还有从花生农民成功转行的卡特总统。

普兰斯也是卡特和他的夫人出生的地方,在卡特卸任后,他们从首都华盛顿搬回普兰斯的故居生活。

前白宫主厨回忆说,在卡特担任总统期间,卡特一家曾告诉他,希望能在日常食谱中加入更多的花生元素,比如花生酱、果酱三明治、花生饼干,还有卡特总统最爱的油炸花生。

在担任总统期间以及卸任后,卡特说过的一句被美媒广泛引用的名言是:“如果你想像我一样健康长寿,就多吃点花生吧!”

此前在参加埃默里大学的一次活动时,有学生问卡特对杏仁酱(Almond Butter)的看法。

卡特说,他没法给出答案。“我从来没有吃过(杏仁),也不打算去尝试。我们家只有花生酱。”彼时卡特风趣的回答引来台下阵阵笑声。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与卡特相关的阅读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当地时间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终年100岁。报道称,卡特29日在其美国佐治亚州的家中去世,他的儿子证实了这一消息,但没有说明死因。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在其任内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乔丹当面祝贺卡特入选NBA名人堂(直播吧10月13日讯 今天,NBA官推晒出了一段乔丹与卡特拥抱的视频。视频中,乔丹当面祝贺卡特入选NBA名人堂。今年4月,卡特确定将入选NBA名人堂。...)

美前总统卡特欲坚持到给哈里斯投票(【文/观察者网 陈思佳】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目前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也是在世的最年长的美国前总统。已接受临终关怀近一年半的卡特将在今年10月年满100岁。...)

家属称美前总统卡特生命即将走到终(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孙子杰森·卡特当地时间5月14日透露,这位99岁的美国前总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卡特接受临终关怀一年后继续居家(中新网2月19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18日,美国卡特中心发表声明,称在接受临终关怀一年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继续居家,与家人在一起。资料图: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据法新社报道,卡特中心在声明中称,“在接受临终关怀一年后,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继续居家,与他的家人在一起。...)

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去世(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地时间11月19日,卡特中心宣布,美国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于当天去世,享年96岁。根据卡特中心发布的声明,在家人的陪伴下,罗莎琳·卡特在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平静地去世。卡特中心17日宣布,罗莎琳·卡特开始接受临终关怀。...)

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接受临终关怀(当地时间11月17日,由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卡特中心宣布,现年96岁的罗莎琳·卡特已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接受临终关怀。卡特中心表示:“罗莎琳与吉米正陪伴彼此和家人。卡特家人继续要求保护隐私,并对大家的关爱和支持表示感谢。...)

美国前总统卡特夫妇接受临终关怀(当地时间11月17日,由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和前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卡特中心宣布,现年96岁的罗莎琳·卡特已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接受临终关怀。卡特中心表示:“罗莎琳与吉米正陪伴彼此和家人。卡特家人继续要求保护隐私,并对大家的关爱和支持表示感谢。...)

10人米兰不敌尤文 洛卡特利弑旧主(北京时间10月23日凌晨2点45分,2023-24赛季意甲联赛第9轮迎来神圣同盟德比,AC米兰坐镇主场迎战尤文图斯。上半场,佳夫染红被罚下;下半场,洛卡特利远射变线入网弑杀旧主。最终,AC米兰主场0-1不敌尤文图斯排名积分榜第二,意甲四连胜遭终结,并遭遇了本赛季第二场失利。...)

拜登说漏嘴:卡特让我给他致悼词(“他让我给他致悼词。对不起,我不该这么说。”据美媒CNN当地时间3月14日报道,美国总统拜登13日出席活动时不慎说漏嘴,称前总统吉米·卡特已经邀请他在其去世后致悼词。...)

两分钟回顾美国前总统卡特的一生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