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5-03-16 21:42 阅读了

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

据九九财经于2025年03月15日 21时38分40秒发现,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热点,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守护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虚假信息如暗流涌动,不仅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冲击市场的稳定与秩序。这些虚假信息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制造这些虚假信息?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为了揭开真相,总台央视记者兵分多路,深入调查,带您直击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背后的重重迷雾。

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

2024年11月14日午后,A股市场突然放量下跌。超大户、大户等游资集中抛售。在当天的网络上,这样一个话题迅速蔓延:

“今天A股下跌,一个原因是传闻机构把游资举报了”

“都被监管了,游资基本集体罢工了”

“游资与机构干仗”

而这些消息都指向了同一件事:机构举报游资。

游资通常是指那些以短线操作为主、追求短期利润的资金。而机构投资者则多以长线为主,更注重基本面和长期价值。两者在市场中的博弈关系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而当天的这些传闻称,一些机构向监管部门举报游资涉嫌抬拉股价,造成市场异动,因此部分游资可能会被限制交易。

这一消息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空穴来风?记者搜索了当时相关监管部门网站、各大媒体发布的消息,均没有找到确认游资被举报信息。然而,各大社交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成了这一信息传播的主阵地。

记者输入“机构”“举报”“游资”等关键词进行大数据检索发现,2024年11月14日中午开始,这一话题热度迅速上升,一篇名为《亮瞎眼了,游资被机构举报……》的文章进入了记者的视线。

总台央视记者 李厦:我们顺着网上的帖子一路摸排发现,2024年11月14日午后1点多,一个名为“题材解读社”的公众号发布了这篇文章,直指国新投资联合多家机构举报游资操控市场。

文章中引用了这样一份聊天记录截图:对话中可以看到有人称机构举报游资是真的。同时,文章中最引人注意的还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举报事件不是捕风捉影,根据2024年11月5日的公开消息,国新投资当时就联合10多家机构一起开会,并签署了倡议书。”

经过查询,记者发现,2024年11月5日,国新投资的确在北京举行了一场央企价值投资研讨会,13家机构也的确共同签署了一份倡议书,但主题却是要当好央企价值发现者、传播者和长期投资者。

一场倡导长期投资的研讨会,却在传播者的刻意“加工”下,成为“机构举报游资”的佐证,让一张原本子虚乌有的谣言截图在网络上迅速发酵。

记者继续检索数据发现,2024年11月5日研讨会举行后,该话题讨论量一直处于低位,直到2024年11月14日谣言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雪球等平台,被网民以发帖、发文、评论等方式转载,曝光量陡然上升。

而这样的谣言到底给市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在西南证券,分析师调取了当时的交易记录。

西南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张刚:在2024年11月14日、15日这两天,代表小盘股的中证1000指数分别下跌了3.12%和2.34%。抛售主要集中在小盘股。而小盘股多数属于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这类科技领域,短线获利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就比较受到快进快出这类“游资”资金的青睐。游资是最怕监管的不确定性。看到“举报”字眼,宁可信其有。散户也盲目跟风减持,而形成了恐慌性踩踏。

藏在谣言传播背后的“神秘群”

记者了解到,谣言出现后,监管部门及时会同公安部门,快速对案件依法开展调查。目前,已对相关责任人作出相应处罚。

一篇篇“股市小作文”诞生之后,二次传播环节可以让信息的影响力呈几何倍数增长。谣言的背后,是谁在推波助澜,扩散影响?记者找到了谣言传播中的一家公司,掀开整个传播链条中的一角。

目前,传播“机构举报游资”谣言的公众号“题材解读社”已被封禁,但记者发现,其注册主体南昌嬴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仍有自媒体账号在运营。从企业信息查询系统中,我们找到了这家公司的联系电话。

记者多次尝试拨打该负责人的电话,却再没有人接听。于是,记者来到江西南昌找到该公司的注册地址,发现竟然是在一个住宅小区里。在调查过程中,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始终没有现身。

就是这样一家连正规经营场所都没有的公司,却一直在煞有介事地传播资本市场的专业信息。其下属的多个公众号仍然在不断发布消息。“最新消息!”“爆买”“赚麻了”等抓人眼球的字眼充斥其中。

总台央视记者 金晓曦:看这个公众号更新的每篇文章中,作者都会写上这么一段留言,推荐加入小作文资讯群,并且标注了有门槛。我原以为这个门槛是要有相关的投资经验,结果私信了后台才明白,门槛指的是需要缴纳入群费,价格是200元半年。

记者在支付了费用,并经过多个平台的辗转腾挪后,最终加入了这个神秘的“小作文资讯群”。一入群,记者就收到了几十条所谓小道消息,然而其真实性却令人大跌眼镜。

总台央视记者 金晓曦:像这条去年11月28日消息称,商务部当天下午的发布会将有与消费有关的增量政策发布。商务部当天确实召开了发布会,但发布内容是关于反对滥用出口管制和单边加征关税等,和消费并没有关系。

通过这些谣言,这个公众号的所有者为自己打造出消息灵通的人设,同时也不仅仅满足于200元入群费,在记者入群后顺势推销起升级2999元一年的“帝王套餐”,声称“已经有上百人购买”。

记者发现,在互联网上,以类似手法博取关注的账号不在少数,这家公司运营的群只是互联网账号中的冰山一角。记者还接连潜入了其他数十个所谓的资讯群,这些群绝大部分都满员,甚至有些还分支出了2号群、3号群。像“机构举报游资”的谣言就有数个群在传播,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指向了一件事:卖课赚钱。

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曹啸:有些自媒体、短视频,它的“小作文”本身是带有恶意、带有欺诈性质的,本身就是为了误导或者是引导散户的行为,比如引导散户买或者是卖。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已对上述账号采取了封禁措施。

目前中国证监会已把整治股市虚假信息作为规范资本市场信息传播秩序和改善市场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打早、打疼、打重点,下大力气进行整治。

具体举措包括:

  • 加强舆情监测和虚假信息查处
  • 综合运用发布澄清、第三方记者求证等形式加大主动回应和辟谣
  • 加强投资者教育引导,提高投资者辨识力

中国证监会会同公安、网信等部门,通过监测、甄别、处置、警示、投教等全链条联动,严厉打击编造、传播股市谣言的行为。近段时间,公安机关先后查处编造传播“机构举报游资”“摩根大通研报”“转融通数据造假”等谣言的责任人。中央网信办,依法打击各类网络信息内容乱象,及时对传播违法违规信息、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网站平台和账号采取处置处罚措施。

无中生有散布恐慌

谣言背后的“收割”套路

一个几乎只要稍加证明,就可以辨别的虚假消息,却能让投资者心甘情愿地掏出真金白银买课,而且在记者调查中发现,这样的群,这样的上当受骗的投资者并不在少数。

到底是什么因素左右着这些投资者的判断呢,另一路记者潜入了其中的一个消息群,揭开了其中的真相。

另一路记者来到广州,辗转找到了一位知情人——钱先生,并得到了一份课程包。这些都是钱先生群里跳转到平台的荐股课。重要的是,每次“老师”都会推荐第二天必买的股票。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有“一带一路”国家要和某某公司签大订单,直接利好某股票的;有国家要出最新政策了,某某上市公司要起飞了。

知情人 钱先生:他们跟一些私募大佬在一块喝酒聊天,给他们透露出来的消息,其中有大佬可能做好几只股票。

果然,“老师”推荐的股票在第二天真的上涨了,钱先生正要下决心跟投,却被踢出了群聊。客服告诉他,想回间,先交10000元课时费。已经成了铁粉的钱先生马上付了款,果然听到了所谓更加独家的消息。

知情人 钱先生:他说中国大力发展国防军工,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要迁到四川地区来,就像当年“老三线”建设一样。

但这次,钱先生重仓买入之后,不仅没有大涨,反而一路下跌,销售人员给出了这样的理由。

荐股群销售人员:因为股市是有浮动的,有涨有跌,不要看到它跌了几个点,就要出了,你们不要着急。我们一样会把你们的钱当成我们自己的钱来操作。

钱先生于是决定耐心持有,可最终等来的不是股价反弹,而是辟谣。成都公安不久后发布通报,这些所谓的股票利好消息,其实是利用人工智能软件生成虚假信息,4人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行政处罚。

而这样的套路每天在群里都在上演。记者接着追查发现,不只是对普通股民,给他们讲课的老师也要不定期接受培训和“洗脑”。

某培训课讲师:做业务都是很简单的,就是无中生有,拿一点东西去放大,包装老师,从票,到人设,还有跟游资的关系都很好,还有我们有自己的操盘团队。

不仅金牌“老师”是包装出来的,如何传播股市小作文,怎么让小作文的效果最大化,散布谣言的具体手法、专业话术,甚至时间节点都能进行操控。

某培训课讲师:讲股票,都是以故事的形式来讲,不是只从技术角度来讲,把它融到故事里面。到了周二下半周开始,要是大盘往下落,我们再制造一点恐慌,这样大家更容易减仓跟随我们。

成百上千的群友,花着一万多元的学费,得到的所谓炒股知识、内幕消息,不过是在利益驱使下,靠“无中生有”“讲故事”“制造恐慌”炮制而来。

而当这些肆意编造的内容,在一个个群中不胫而走,不仅挑动着群友的神经,同时也诱导着群友将信息散布到自己的社交账号,发帖、评论。这样一条“病毒式”的传播路径,更使谣言显得有“可信度”和“权威性”。

而这一切,只不过是造谣者通过付费群、高价课程编织起的利益链条,将谣言转化为牟利工具,形成“谣言-传播-收割”的恶性循环。这一条条经过“精心包装”的网络谣言如同一把把隐形的利刃,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是诱导投资者盲目跟风,导致恐慌性抛售或非理性追涨,严重破坏资本市场生态。

广东证监局联合公安机关

打击股市谣言犯罪

记者了解到的最新情况,知情人钱先生等人已经将相关情况向广东证监局进行举报。广东证监局收到举报后,深入开展核查工作。

广东证监局前往第三方平台,获取关键证据;派员到多个涉非场所进行实地摸排;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谈话核查情况,并与公安机关多次召开线索研判会。

经查,广州某公司通过网络平台引流,雇佣部分证券从业人员通过群聊及第三方知识付费平台等方式进行非法荐股,并获得非法收入。目前,广东证监局和公安机关通过开展现场执法行动,合计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涉案金额约3300万元。该案件已移送检察院。

对编造及传播股市谣言

坚决说不!

股市“小作文”往往是一条链接、一张截图甚至一句话,却涵盖宏观经济政策、行业政策等几乎所有影响股市的因素。随着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小作文”也从最简单粗暴的“股市黑嘴”、盘后票交易等违法模式,发展到越来越隐蔽的“三无消息”,还进一步与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违法行为交织在一起,极大损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监管部门以“零容忍”态度,对“小作文”采取了严厉打击。

不过,仅靠监管部门事后澄清以及查处,难以彻底消除“小作文”的危害。净化资本市场环境,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协同构建清朗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总监制丨张勤

监制丨王琰

制片人丨朱江 赵曙光 杨晓波

记者丨李厦 杨理天 金晓曦 孙茜 纪乐乐 王思元 孙强 刘子仪

编辑丨雨棣 张博 张昊

新闻多看点

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网络谣言测试,你能过几关

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小心楼市“预言家”

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这些AI“伪科学”别再轻信

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当心!骗子玩的可是“社会工程学”

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荐股群所谓内幕或是AI生成

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金融“砖家”,如何掏空你钱包!

责任编辑:刘哲

网友看法

1、网友正能量苹果: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协同构建清朗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赞][赞][赞]

2、网友禅入墨:依法打击各类网络信息内容乱象,及时对传播违法违规信息、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网站平台和账号采取处置处罚措施。

3、网友闲人在头条: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协同构建清朗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依法打击各类网络信息内容乱象,及时对传播违法违规信息、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的网站平台和账号采取处置处罚措施。

4、网友小城拾碎:315,不只是维权的号角,更是诚信的航标。商家若能以品质为基石,消费者都愿用信任作动力,天天都是“315”,共同驶向美好的明天。[玫瑰][玫瑰]

5、网友古代:建议“央视”开办一档每天播报的新栏目“天天315”爆光黑心商家严重危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食品-商品,让老百姓共同关注并防范。同意的请点击[赞]

6、网友小隐西山:净化资本市场环境,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

7、网友我住在大连:守护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

8、网友豫东涛哥:应该对违法食品下手,还记得那一年奶粉事件吗?害了多少儿童?其实这些儿童当中有一部分很有可能。就是国家的桥梁

9、网友陆德仁1:判刑,把牢底坐穿,看他们敢不敢继续犯罪。

10、网友顺来8:打假的人不假,才能打倒假。

11、网友立顿红茶656: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协同构建清朗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12、网友百姓品味:为了美好的生活,大家一起努力[赞][赞][赞]

13、网友长安云淡:净化资本市场环境,需要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协同构建清朗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赞][赞][赞][赞][赞][赞]

14、网友淡定海燕1X:不造摇不信谣、不传谣,协同同构建文明信息环境,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赞][赞][赞][赞][赞][赞]

15、网友雷占荣:3·15信息打假丨谁在左右你的判断?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 央视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 2025-3-15 09:29 北京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守护消费者和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在资本市场,虚假信息如暗流涌动,不仅直接侵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还可能冲击市场的稳定与秩序。这些虚假信息究竟从何而来?是谁在制造这些虚假信息?背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条?为了揭开真相

16、网友曾坤飞: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诶,对刻意造谣者必须严厉打击,才能维护资本市场秩序,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17、网友匆匆过客:你只要相信当某一个东西在网上或者在媒体上都说赚钱,赚钱引入大量的老百姓的时候,请记住,这就是资本在割韭菜的时候。

18、网友3216870:是要当好央企价值发现者、传播者和长期投资者!

19、网友灿烂宇宙D:查查多少火锅店烫底卖给做地沟油的吧

20、网友正大光明豆花RkX:5月一号前完成统计摸排工作,劳动节全国全面统一开工拆改。

与资本市场相关的阅读

资本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具有紧迫性(观察张炜日前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中国证监会随后召开的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提出,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健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机制,加强与市场沟通,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稳市场、稳信心。...)

证监会将发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措施(2024陆家嘴论坛(第十五届陆家嘴论坛)将于6月19日至6月20日在上海举办。6月4日,上海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陆家嘴论坛有关情况。...)

证监会主席谈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题: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就贯彻落实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接受专访。...)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第三个“国九条”(新华社北京4月12日消息,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吴清: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在防范风险方面,我们将从维护市场平稳运行、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健全预期管理机制、统筹开放与安全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机制安排和政策举措。特别是要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完善风险监测处置机制,着力稳信心、稳预期。...)

中国资本市场迎来第三个“国九条”(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据介绍,这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是继2004年、2014年两个“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出台的资本市场指导性文件。...)

金融业人士看好资本市场后续发展(见习记者 马静3月6日下午3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等出席会议,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对股市影响(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央广资本眼注意到,此前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曾强调,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更加注重投融资动态平衡,大力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加大中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增强市场内在稳定性。...)

监管重拳重塑资本市场清朗空间(马方业2024年开年的中国股市,再次遭遇千股跌停的非理性下跌。股市真的到了严峻的危机节点!面对危机时刻,在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证监会密集发声,快速出手。春节前的市场报以“涨”声,股指以“三阳开泰”之势迅速止血,基本稳住了投资者的信心。...)

证监会明确资本市场改革发展重点(记者26日从中国证监会了解到,1月25日至26日,中国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工作,分析资本市场形势,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

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调查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