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5年03月26日 21时31分46秒发现,多地公布中考新方案热点,减少计分科目,成为多地新一轮中考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文│《财经》记者 鲁伟
编辑│朱弢
张燕及时为女儿调整了初中的学习规划与方向:主抓语数英等“主科”,缩减“副科”时间。张燕的女儿将成为长沙“新中考”的首届考生,她对《财经》表示,“中考改革对我家这届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好在提前给她做了学习调整。”
3月24日,长沙中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自2026年起,生物、地理退出中考计分科目,计分科目由此前的10门缩减为8门。在长沙公布中考减少计分科目之前,北京、西安已有类似改革举措,北京中考的计分科目由10门缩减为6门,西安则由10门缩减为7门。
各地推行的中考改革方案中,共通的做法是将生物、地理等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不再计入中考总分。
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减少计分科目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科学化、多元化,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
目前各地中考改革正在稳步推进,“新中考”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如何避免“不考就不教,不教就不学”的情况?新的改革能真正给学生减负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对《财经》表示,由于现实中存在应试化倾向,不纳入计分的科目,学校、学生和家长显然不会太重视,不考就不教或少教的问题不容忽视。
改革有何影响?
张燕女儿所在的初中,是长沙一所重点公办中学。据她回忆,大概在三四个月前就了解到长沙中考改革的方向,并及时为女儿调整重心:增加语、数、英学科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分配,缩减生物和地理学习时间。
学校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张燕女儿所在的学校,也对生物和地理的课时进行了缩减,由之前的每周三节课改为两节课。
此次长沙公布的中考改革方案显示,将初中学业水平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自2025年起,初二年级生物、地理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ABCD四个等级呈现;自2026年起,体育由40分提高至50分,中考总分由700分调整为630分。由此,长沙的中考科目由10门缩减为8门,调整后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体育与健康。
此外,长沙中考改革方案还涉及“调整录取批次”“完善录取规则”“优化指标生分配方式”“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四个方面。
长沙的中考改革方案和北京、西安有相似之处。3月18日,北京教育部门宣布,计入中考成绩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物理、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历史和化学不再作为计分科目。2月20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关于调整中考计分科目的通知,2026年中考计分科目将取消化学、生物和地理,计分科目由10门缩减为7门。
中考为什么要缩减计分科目?
前述教育界人士表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这是此轮中考改革的目的与意义。
长沙市教育局副局长聂庭芳表示,本次中考中招制度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学设置中考录取计分科目和分值,不断提高中考命题质量,落实减负提质;完善高中录取规则,整合高中录取批次,优化指标生分配办法,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促进教育公平;加快高中内涵建设行动,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有序提高公办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缓解人民群众升学焦虑;统筹推进“双减”落地和教育质量提升,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推动基础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一位参与长沙中考改革专家论证的人士对《财经》表示,大家对生物和地理不再作为计分科目后会不会导致这两门学科在初中阶段“边缘化”,甚至会不会出现有些学校不教或少教的讨论确实比较多。该人士表示,虽然生物和地理不再作为中考计分科目,但仍然是初中毕业认定和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关部门会督查学校,确保两门课程开齐、开足课时。”该人士表示。
张燕表示,生物和地理不再作为计分科目后,她家小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改变了,“这会减少对死记硬背的依赖,避免无效地‘刷题’和‘卷’,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为何这样改?
在得知中考的调整后,长沙家长黄平的第一反应是,剩下的8门会不会更“卷”了?“一分一操场”(与前一分数段只相差一分的考生,能站满一个操场)的问题会不会更加凸显?
2024年长沙中考总分为700分,其中655分以上的就有2766人,在620分-630分之间的人数最多,超过6000人,平均每一分约有500人左右。
黄平的小孩目前在读初一,他担心的是,孩子“主科”成绩并不突出,原想利用生物、地理等学科提高总成绩,但现在似乎不太可能了。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辛涛在2023年曾撰文称,一方面,改革通过对“考什么”与“不考什么”的判定与澄清,可以直接且有力地推动破除育人环节中的应试教育习惯。另一方面,通过改革可以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的目标谱系和“怎么培养人”的策略选择,推动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
中考改革始于2016年,至今已有数轮。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兴趣爱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新中考改革由此开启。
以北京为例。北京此前已进行两轮中考改革,2018年的第一次中考改革,要求中考计分科目为7门,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体育,学生还可以从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思想品德5门中选择3门作为考试科目,目的是“给予学生选择性的同时,加强学生初中学段的学习与高中学段的学习,直至高考专业选择之间的衔接。”
2021年,北京调整中考方案,实行全开全学、全科开考,旨在“进一步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熊丙奇表示,中考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全科开考,两考合一”。全科开考要求所有初中学科均进行学业水平测试,目的是督促每所学校都开齐开足义务教育课程。两考合一则是从初中学业测试科目中选择若干门作为中考计分科目,做到“一考多用”,减轻学生考试负担。
熊丙奇称,教育部的基本要求是“4+X”,但考虑到现实中存在的“不考就不教不学”问题,不少地方选择的中考计分科目,有10门之多。除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门,其余的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基本作为计分科目,只是分值、权重不同。比如,此前北京、长沙、西安列入计分科目的均为10门。“这样做的好处是,所有学科教学都得到重视;弊端则是,学生的考试科目增多、考试负担加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有序推进中考改革”,要求树立科学的教育评价观,防止和纠正“分数至上”等偏差,回归育人本源。
在北京新一轮中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在接受《中国教育报》采访时表示,经过大量调研和反复权衡,新一轮中考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既改革考试的方式,也调整计分方式,还完善学生的升学方式。其中,“大减法、小加法”说的是学科和考试内容,北京将在保持全科全考的基础上,实施有组织的系统改革。“多渠道、新载体”指向的是升学方式改革。
长沙中考改革的思路与北京类似。“减轻学生压力、缓解家长焦虑,激发引导学生好奇心、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育人为本、减负提质、促进公平成为中考改革的大势所趋。”聂庭芳在中考方案公布后表示,长沙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社会听证、进行专家论证、实施风险评估等规范决策程序的基础上,出台了中考改革方案。这一系列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卸下过重的学习负担,缓解家长焦虑,让教育回归本质。
如何避免“不考就不学”?
“相对而言,初二的生物、地理学科在学习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记忆和理解这些学科知识,而这些知识在未来实用性并不大。”长沙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处长周小青认为,在当前倡导为学生减负的教育背景下,将生物、地理纳入考查科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还可以引导教育回归本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位长沙初中地理老师表示,近年来生物和地理的考试内容和以前比有了不小的变化,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核心素养,改革之后会更加注重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高中打好基础。
“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导向并非弱化学科地位,而是推动教学形态的转型升级。通过系统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周小青表示。
中考减少计分科目,学生的负担会相应减轻吗?还有家长担心,生物、地理、历史等科目会在高中阶段继续学习,也会是一些学生的高考科目,如果在初中阶段被弱化,是否会让孩子基础薄弱。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在《中考不考化学,目的是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一文中表示,中高考竞争,本质是社会竞争的前置,只要社会竞争激烈,以中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竞争不可能得到根本缓解。“考10门,竞争激烈,考5门,竞争就不激烈吗?即便最后只考一门,只要是升学的尺子,大家还是会花一样的时间去应对。”
熊丙奇强调,怎么解决纳入中考计分的科目教学应试化,不纳入中考计分的科目教学就边缘化、弱化的问题,需要强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范办学,按照国家规定开齐开足所有课程,给学生完整的、有质量保障的教育,扭转办学的应试化、功利化倾向。同时,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缓解当前存在的中考普职分流焦虑。
熊丙奇表示,要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摆脱应试化,让中考改革早日走出增加考试科目等于增加学生负担,减少考试科目就“不考不学”的困境。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热议中小学学制相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高质量的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核心,避免过度应试化和功利化;要缓解基础教育阶段的内卷现象,减少不必要的学业负担和分数焦虑;要基于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化培养更多各级各类创新人才。袁雯表示,优化中考遴选方式,条件成熟时取消现行中考,实行初高中直升,适度缩短中小学基本学制。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财经》表示,中考的选拔性功能需要逐步弱化,这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他认为,在中国逐渐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学位供给的情况下,中考应更多地承担对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总体评估功能,而不是单纯地作为选拔工具。
储朝晖表示,当前关于中考改革的方案,整体上是符合实际的,但有些地方的做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中考还是在搞分批次录取,人为地把学校和考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本质上是将人划分等级,这是一个大问题。” 储朝晖表示:“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教育公平和多样化发展。”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燕、黄平为化名)
责编 | 王祎
网友看法
1、网友悠闲清风KJM:生物、地理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适用,这么重要的课目减了!而日常生活基本不用的英语却雷打不动,竞为何呢!!!!
2、网友路人甲CBA:现在很多年轻人,什么华北.东北……这些都不知,政治一问三不知,只是主攻语数英
3、网友N维视界:生物地理不考?可以不当主科,但不考就说不过去了,都是基本知识呀,不打好基础,怎么挖掘潜力呢[酷拽]
4、网友Aa乐发:10 科都要考,现在的孩子太累了,以前我们就不学的,就考了个综合,看看题就可以拿 80 以上
5、网友宋祝福:去年才经历了孩子的中考,我觉得体育不宜过于认真。
6、网友雅福表:几十年前就是初二考完地理历史,中考不用,英语其实也可以退出必考
7、网友为孩子教育操碎心的妈:考的少了肯定负担能轻些
8、网友都是孔:@山西教育 秋叶蓝布城学的点
9、网友远见卓识橘子nu:现在语数英考的再好也比不过高层次人的子女[捂脸][捂脸]
10、网友广西岑溪华艺照明李生:深挖严查
与中考相关的阅读
各地中考“大变脸”(自2025年起,河南中招考试政策将有重大改革。✔从2025年起,生物、地理不再全省统一命题,改由各省辖市自行组织,学完即考,对象是初二学生,成绩等级呈现。考试时间可随期末考试一并进行,或在学期末另选时间。...)
北京中考将取消“小四门”考试(来源:【海博TV】点击上方图片,即可报料2025年,北京中考将进行调整,取消“小四门”考试,为什么要取消“小四门”考试?对于福建的考生来说,面对将来可能进行的中考改革,从学校、家长到考生,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来听听教育专家——高余老师的专业解答。问“小四门”是哪四门?...)
官方回应学校劝学生自愿放弃中考(3月27日,河南南召县教体局通过微信公众号就“学校给孩子发自愿放弃中考申请”一事作出说明称,网络反映情况基本属实,该局已督促学校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并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媒体评用中考投档震慑校园欺凌者(对具体执行中可能存在的“认定扩大化”问题,也要做好预防工作。资料图:某地一中学学生正在开展趣味游戏,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媒体评校园欺凌者中考最后投档(校园欺凌者在录取中最后投档!近日,成都市招考委、成都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考生初中在校期间存在考试作弊、校园欺凌或未按要求完成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等负面清单行为的,不得推荐为指标到校生,并在录取中最后投档。...)
成都中考生存欺凌行为者最后投档(近日,成都市招考委、成都市教育局印发《2024年成都市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工作实施规定》,明确提出深化四个坚持,进一步完善“依据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
抑郁员工请病假 暗中考研还领高薪(2020年8月,S先生被诊断为抑郁症,并向所在某科技公司请了长达17个月的病假,其间,S先生以420分的高分考取了北京某著名高校的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并在该校持续就读,被蒙在鼓里的公司连续为S先生发放了高额的工资、补贴、奖金等款项近40万元。...)
义务教育教改实验区取消中考?不实(转载来源: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2024年1月8日谣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缩短学制”“取消中考”?详情:上述传言不实。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并公示了一批全国范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名单。...)
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中考?(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设立一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并公示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
杭州中考专用跳绳78元1根(新华社杭州11月23日电题:一根跳绳卖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