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曝以要求美阻止伊朗对以报复袭击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09-29 18:07 阅读了

曝以要求美阻止伊朗对以报复袭击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09月29日 18时04分08秒发现,曝以要求美阻止伊朗对以报复袭击热点,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见习记者刘博洋】据美国Axios新闻网28日报道,以色列和美国官员向该媒体透露,以色列要求美国采取措施阻止伊朗对以色列发动袭击,来报复以色列对贝鲁特的空袭。该空袭导致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一名高级将领死亡。

28日,伊朗民众举着纳斯鲁拉头像示威,抗议以色列。图源:外媒

报道说,美以官员称,以色列对黎巴嫩首都目标发动袭击后,以防长加兰特在与美防长奥斯汀的通话中要求美国采取行动并发表公开声明,阻止伊朗对以色列发动袭击。五角大楼发言人帕特·赖德称,奥斯汀明确表示,美国仍将继续保护美国在该地区的部队及设施,并致力于保卫以色列。

三名美国官员还告诉 Axios新闻网,拜登政府支持击杀纳斯鲁拉,但对以色列方面缺乏协商和决策透明度感到失望。

“令人失望的是,以色列人没有征求我们的意见就这么做了,然后又要求我们威慑伊朗收拾残局。”其中一名美国官员说。

黎巴嫩真主党28日发表声明,证实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在以色列27日对黎首都贝鲁特南郊的空袭中丧生,并誓言继续打击敌人,支持巴勒斯坦。同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黎巴嫩地区所有抵抗力量都站在真主党的一边并向其提供支持,如今的真主党仍能够令侵略者感到后悔。

网友看法

1、网友新不忘:伊朗也是进退两难!新总统刚在联大说话给西方递橄榄枝,自家小兄弟就被杀了!和美国以色列打一架,恐怕心有余而力不足,退一步又没办法向兄弟们一个交待!

与伊朗相关的阅读

伊朗:以色列在黎巴嫩重复错误政策(当地时间9月28日,针对近期以色列对黎巴嫩的袭击,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以色列政权没有从加沙冲突中吸取教训,他们仍然不明白,杀害妇女儿童等平民不会影响抵抗力量的牢固,以色列正在黎巴嫩重复此前的错误政策。...)

伊朗称美无法否认共谋杀害纳斯鲁拉(最新消息:据伊朗官方媒体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表示,美国无法否认与以色列共谋杀害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官遇袭身亡(据CCTV国际时讯消息,据伊朗国家电视台等多家伊朗媒体报道,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副指挥官兼“圣城旅”黎巴嫩分支指挥官阿巴斯·尼尔福尚,在9月27日以军对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袭击中,“与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一同遭袭身亡”。...)

伊朗准备派兵前往黎巴嫩与以色列作(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确认在以军的袭击中身亡之后,作为真主党亲密盟友的伊朗对此做出回应。据环球网9月28日报道,消息人士表示,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被转移到安全地点。...)

曝伊朗最高领袖已被转移到安全地点(【环球网快讯】据英国天空新闻网28日报道,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已被转移到安全地点。天空新闻网称,据两名得到德黑兰方面通报的地区官员透露,伊朗方面已加强安全措施。...)

伊朗:美国是以色列军事行动支持者(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地时间25日表示,在当前巴以冲突、黎以冲突中,美国声称对于以色列的行动并不知情,但事实上美国不但知情而且参与其中。对于现任美国政府而言,他们需要以色列获胜来赢得大选,但他们也想获得穆斯林群体的选票,因此谎称自己没有参与以色列的行动。...)

伊朗准备与大国合作结束核僵局(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4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伊朗准备与世界大国合作,结束与西方的核僵局。 佩泽希齐扬说:“我们准备与2015年伊核协议的参与者进行接触,如果协议中的承诺得到全面、真诚的执行,就可以就其他问题展开对话。...)

伊朗总统:以欲将中东拖入全面战争(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9月23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美国纽约表示,以色列希望通过刺激伊朗加入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已持续近一年的冲突,将中东拖入“全面战争”,并警告其后果“不可逆转”。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3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联合国发表讲话。...)

伊朗革命卫队禁止使用通信设备(据路透社9月23日报道,伊朗高级安全官员透露,在黎巴嫩真主党遭“寻呼机袭击”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已经下令禁止使用通信设备。...)

伊朗:将恢复与西方“建设性对话”(参考消息网9月23日报道 据德新社9月22日报道,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22日表示,他计划利用即将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恢复并深化与西方的建设性对话。报道称,佩泽希齐扬在飞往纽约出席第79届联合国大会前说: “最终目标是与国际社会一起确保和平与稳定,我希望在这方面取得良好和建设性的成果。...)

曝以要求美阻止伊朗对以报复袭击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