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0月17日 03时03分54秒发现,专家解释南极出现神秘“巨门”热点,这扇“门”已经成为奇思妙想的人们的话题
据报道,在冰雪覆盖的南极,一种奇怪的矩形巨型物体引发了热议。有网友发现,通过相关实景地图,可以在南极某区域看到一个呈矩形的蓝色物体,酷似“巨门”。对此,网上出现了各种猜测。
有网友推测这可能是“南极大陆上的巨大之门”,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可能只是“被吹飞的波音舱门”。除此之外,还有人提出了“外星人居住地的入口”或“飞船痕迹”等大胆的想法。
对此,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冰川学教授贝坦·戴维斯指出,该地点位于快速融冰区,人们可能是目睹了冰山融化的结果。
结合历史影像,他解释说,“这是一个已经搁浅并开始融化的冰山。这个神秘的‘门’位于快速融化的海冰区域,靠近沿海的浅水区,周围有一系列岛屿。”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的联合主任马丁·西格特也同意这一观点,补充道,“这只是冰流绕过一个固体冰下障碍物的结果,冰融化并重新冻结,同时受到下沉风的影响(形成该物体)。”
西格特还表示,“这个现象很有趣,但从冰川学角度看,并不罕见或令人惊讶。”
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火山学家约翰·斯莫利补充道,这看起来像是“由于冰层下降,岩石露出,形成了‘门口’的顶部,旁边的两条雪尾(积雪在风的作用下沿障碍物形成的长条状雪堆)则构成了‘门’的两侧。雪尾显示了主要风向的方向。”
因此,专家们认为这不过是自然现象,与“外星人”或“飞船”没有关联。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编辑 潘莉 责编 李彬彬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网友看法
1、网友王大明白learned:在火星拍不清楚我们忍了,在地球还拍不清楚,玩呢?
2、网友灿烂饺子vR:不是奇思妙想,也许是通向外星文明的一道门。
与南极相关的阅读
南极洲植物覆盖面积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南极洲植物覆盖面积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的驱动因素。近年来,南极洲的植物覆盖面积显著增加,这一变化不仅挑战了我们对南极生态系统的传统认知,也引发了全球科学界和...)
南极植物扩张对生态的影响(南极植物扩张对生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重新分配、碳循环的加速以及全球气候的反馈作用等方面。...)
南极植物覆盖面积增长原因(南极植物覆盖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包括气候变化导致的南极半岛加速变暖、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适应和变化。...)
南极植物扩张的驱动因素(南极地区,长久以来以冰雪覆盖、气候极端寒冷而著称。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植物扩张现象日益显著。这一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冰川融化、降水模式变化等。...)
南极“末日冰川”本世纪“塌”不了(编译 | 张晴丹南极洲思韦茨冰川被称为“末日冰川”并非浪得虚名。如果这座巨大的冰川完全融化,可能会使全球海平面上升65厘米。更糟糕的是,这还将导致南极洲西部冰盖大面积消失,进而造成海平面上升3.3米的灾难性后果,并威胁到美国纽约、印度加尔各答等城市。...)
研究称月球南极存在古代岩浆洋遗迹(中新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行星科学论文报告,研究人员利用印度“月船3号”任务数据对月球南极高纬度地区的月壤进行的分析表明,月球南极存在古代岩浆洋的遗迹。...)
嫦娥六号探月为何选中“月背南极”(5月3日,嫦娥六号将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奔赴月球。嫦娥六号任务将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采样和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实施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同时开展着陆区科学探测和国际合作。...)
华南极端强降雨将短暂收缩(自18日南方强降雨重心南落到华南以来,今天已经是持续性强降雨的第四天,由于暴雨、大暴雨区域高度重叠,华南多地防汛压力陡增。...)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凯旋(今天,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考察任务,全部返回国内。考察队于去年11月1日从国内启程,共历时5个多月,圆满完成建设南极秦岭站等各项考察任务。4月10日6时26分,“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停靠山东青岛,标志着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圆满结束。...)
澳新忧中国新南极考察站?中方回应(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乌元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主持2月7日例行记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