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0月20日 04时04分43秒发现,学者:全球去美元化仍在复杂演变热点,来源:环球时报
2024年金砖国家喀山峰会将于10月22日至24日举行。有报道说,东道主俄罗斯将在会上提议建立一个新的支付系统,这也让“去美元化”议题再度引发关注。就全球金融竞争和国际货币格局而言,当前全球层面的“去美元化”仍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汹涌之势,但正处在加速演变之中。就连西方舆论也普遍承认,国际经贸金融领域逐步“去美元化”不可避免,最后将是“虽迟但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9月底,国际上已有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开启了不同程度的“去美元化”进程。除了推动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与美元解绑,相关操作还包括减少在贸易结算、投融资和储备货币等方面对美元体系的依赖,以及发展数字货币和构建独立跨境支付结算机制等,目的都是逐步摆脱美国主导下的美元金融体系。
不过,当前这股“去美元化”浪潮还远未达到可以动摇美元根基的程度。客观而言,美元仍是全球最主要的计价货币、支付货币、投融资货币和储备货币。除了欧元对美元构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之外,包括人民币在内的其他货币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对美元形成广泛领域的替代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只有英镑和美元先后扮演了世界主要货币角色。这一方面说明国际主导性货币往往需要具备包括所属国家综合实力在内的硬支撑,另一方面也说明替代者的出现和行为空间扩展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欧元的横空出世和一度走强曾令美国金融资本家担心美元作为世界主要货币的日子屈指可数了。但随后2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欧陆国家在金融领域的修炼与美国相比仍显稚嫩。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持续多年的欧债危机表明,在美元体系崩溃仍缺乏制度性基础的国际金融生态下,世界经济想要摆脱美元依然艰难。
2008年至2023年的15年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4.77万亿美元增长到27.36万亿美元,美国GDP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也从23.03%提升至25.97%。从这些数据来看,美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并未出现明显下降,甚至还有所上升。预计到2030年以前,美国仍能主导全球货币格局。但美元作为计价、支付、投融资和储备货币的功能与市场份额,将因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的崛起而受到一定削弱。这个时期可以算作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的第一阶段。
根据笔者初步测算,到2030年,在包括第三国之间在内的全球结算额份额中,美元依然将是头号结算货币,所占份额区间为41.00%-43.00%,欧元为17.00%-19.00%,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代表的人民币将升至6.00%-8.00%区间。美元、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将由2022年年底的58.4%、20.5%,进入2030年年底的49.00%-51.00%、17.00%-19.00%区间,同一时间段内人民币所占比重将由2.7%进入5.00%-7.00%区间。美元主导地位仍然稳固。
之后,随着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趋势的延续,全球“去美元化”进程将进入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到2035年,在包括第三国之间在内的全球结算额份额中,美元所占份额区间为38.00%-40.00%,欧元为16.00%-18.00%,而人民币将升至10.00-12.00%。美元、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将由2030年年底的49.00%-51.00%、17.00%-19.00%区间,下降至2035年年底的41.00%-43.00%、14.00-16.00%区间。同一时间段内,人民币所占比重将由5.00%-7.00%区间上升至8.00%-10.00%,国际化步伐加快。
到2044年左右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100周年时,随着人民币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在全球结算额中的占比继续提升,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要甚至单一支柱的格局或将改变。结合二十国集团(G20)中多个成员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景,届时很有可能出现新的货币力量中心。作为全球“去美元化”进程的第三阶段,世界范围内将出现更多货币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均势格局”,欧元、人民币、卢比、日元、英镑、澳元等发挥区域性乃至全球性货币作用的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形成。
全球“去美元化”等于夺走美国称霸世界的金融“权杖”,这显然是美国金融和产业资本及其代理人无法接受的。美国已经并将继续采取一系列手段维护美元霸权地位,除了继续强化以美元为核心的既有机制化霸权体系,还试图给“石油美元”换一个“马甲”(比如“芯片美元”)继续存在。同时,美国还试图以保护主义乃至霸凌手段整固美元体系背后的硬实力支撑。可以预计,国际社会主要力量围绕“去美元化”的战略博弈将贯穿21世纪上半叶的国际金融变迁过程。(作者是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教授)
与学者相关的阅读
美学者:是北约东扩逼急了俄罗斯(10月11日,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名誉院长阎学通与芝加哥政治学教授米尔斯海默,就中美关系和国际关系中的部分问题展开对话,与学生交流。米尔斯海默认为,美国在2008年,俄罗斯较弱时,不断推进北约东扩,最终导致热战爆发,是美国的愚蠢决定。...)
学者:以色列报复伊朗有三种可能(这是10月7日在加沙地带南部汗尤尼斯拍摄的朝阳。本文图片 新华社“我赞成每个国家都有权自卫,以色列有,巴勒斯坦有,今天的阿拉伯国家也有,但国家民族主义不能以牺牲其他国家为代价。...)
学者:赖清德“新两国论”充满恶意(郑剑(资料图)作者 郑剑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不出各方所料,赖清德的首次所谓“双十讲话”,打着“和平”“民主”“善意”的旗号,以更阴险诡诈的话术伎俩继续推销“新两国论”主张,鼓噪岛内“反中抗中”,呼应国际反华势力。...)
学者眼中的“加沙一年”与中东动荡(截至2024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持续已整整一年。自2023年10月27日,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开展地面行动以来。数据显示,以军袭击了加沙地带超过4万个目标。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说,当地累计已有超过4.2万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
加学者:加对华电车加税为迎合美国(根据加拿大此前发布的公告,加拿大对自华进口电动汽车加征100%附加税于10月1日正式生效。 对此,今天(10月2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进行回应。中方已对加方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并依法对加方有关限制性措施启动反歧视调查。...)
学者:以色列的策略是“打服为止”(图为9月30日在以色列与黎巴嫩边境以方一侧的以军部队。(图源:新华社)直新闻:刘先生,对于以色列军队在黎巴嫩南部发动大规模地面行动您怎么看?...)
71岁“学者型官员”展西亮被逮捕(正义网记者9月25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展西亮(副厅级)涉嫌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由山东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山东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展西亮作出逮捕决定。...)
学者分析俄乌冲突今年内结束可能性(乌克兰军队8月6日对俄罗斯库尔斯克州发起的军事行动,给俄乌持续两年多的冲突带来了新的变数。9月12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在北京香山论坛期间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他指出,在战事逐渐升级的形势下,俄乌双方在和谈问题上持续陷入僵局。...)
学者:长江文化是沿岸人民智慧结晶(6300余公里的长江自西向东奔流而去,滋养沿岸。长江经济带占全国约21.4%的面积,贡献了超过40%的生产总值。顺江而下,这条“黄金水道”横跨我国西、中、东三大区域。长江联通江海,也将一条内河经济带摆进了国际化的“橱窗”。...)
学者:欧美低估了中国对全球的贡献(编者按:2024年9月,“‘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未来’明德战略对话(2024)”活动在北京举办。本次对话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