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1月16日 12时07分11秒发现,医生身怀六甲为救产妇一路狂奔热点,“让开!给产妇让出个通道!紧急产房手术!”11月15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黄埔院区,一个飞快闪过的身影,一边跑一边紧急地喊着,为后面的病床让出一条“生命通道”。
病床上是一名由120救护车送过来的孕妇,突发脐带脱垂!得知是脐带脱垂,接诊的广医三院产科医生洪凡火速联系产房准备剖宫产,顾不上自己也是一个怀孕近6个月的孕妇,百米冲刺带着病床转运到产房。
产房这边,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专家团队接到洪凡医生电话后,第一时间做好剖宫产手术准备,从8:55到达医院门口,经过17分钟生死营救,成功保住胎儿,母婴平安!
35周孕妇提前“破水”,突发脐带脱垂
11月15日早上8时许,家住黄埔的孕妈妈林小姐(化名)突然感觉下方一阵热流,怀孕35周的她赶紧让家人呼叫120。“我当时正准备再休息一下,突然感觉不受控制的‘排尿感’,我预感是提前破水了。”随后120救护车火速来到林小姐家中,将其送往广医三院(广州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黄埔院区,救护车上急救医生判断可能是脐带脱垂,便迅速联系产科医生做好准备。
脐带是连接胎儿与胎盘的纽带,是胎儿和母体之间的桥梁,是胎儿生命线,胎儿通过脐带接收来自母体的营养物质。脐带一旦脱垂,脐带受压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胎儿就像被扼住脖子,严重的情况下胎儿会缺氧甚至死亡,情况极其凶险!
身怀六甲的医生飞奔开辟“救治通道”
8:55分,救护车抵达医院门口,接诊的产科医生洪凡迅速联系了产房做好准备。早上九点正是医院人流最多的时候,病床转运到产房有一段路程,为了快速开启高危产妇救治绿色通道,洪凡在病床前一路狂奔,指挥过往的行人让出生命通道。
“麻烦大家让一让,我们着急送病人!”洪凡医生迅速穿过门诊大楼来到住院部,见状的路人纷纷为生命让行。
产房接到电话第一时间启动快速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启动,迅速完成了手术用品的准备。
9:05分,洪凡医生护送产妇来到产房。麻醉科医生迅速手术麻醉,产科主任医师梁桂玲主刀开始剖宫产,仅仅一分钟,胎儿便离开母体得到救治。
从产妇在家破水到孩子出生、安全送到新生儿科,仅仅用时35分钟!手术过程中,助产士邓星星和余有庆一直跪地,保持托举姿势,不让脱垂的脐带阻断胎儿的供氧供血。
9:12分,胎儿成功娩出,早已在旁待命的新生儿科医生接过胎儿。从8:55到达医院门口,到9:05分抵达产房,共17分钟生死营救,成功保住胎儿,母婴平安!随后胎儿转入新生儿监护室观察。
直到此时,洪凡悬着的心才终于落地了。
“我当时就想着要赶快,要救命!”洪凡说道。此时她才注意到自己出了一身汗,全然忘了自己也是一个怀孕六甲的孕妈。
文|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白恬 张迅恺图|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沫依
网友看法
1、网友这个名存在吗:赞美妇产科男医生的,都说女医生不行!
与产妇相关的阅读
加沙地带孕产妇与新生儿境况堪忧(【联合国官员表示加沙地带孕产妇与新生儿境况堪忧】财联社3月16日电,联合国人口基金驻约旦代表多米尼克·艾伦在访问加沙地带后,15日在耶路撒冷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加沙地带孕妇及新生儿现况让人心碎,并呼吁立即采取行动停火。...)
2022我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历史最低(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护佑人民健康”有关情况。...)
24岁产妇产后出血昏迷50多天离世(今年8月份,唐河县产后出血昏迷了50多天的24岁年轻妈妈小陈,转诊郑州后经历了血小板降低、去除感染源手术23岁的陈女士做了剖腹产手术后出现大出血,一直在ICU救治。陈女士体内血小板因降到个位数,需要每天输血,可医院血库也缺血。得知这个情况后,网友纷纷留言表示愿意献血救命。...)
59岁产妇诞下双胞胎女儿后发声(离自己60岁生日还差两个月的王琳诞下一对双胞胎女儿,成为湖北宜昌目前最高龄的产妇。近日,九派新闻联系上了王琳,与一些独子、独女死亡的高龄产妇不同,王琳并没有遭受什么大的生活变故。...)
代表建议允许产妇胎盘捐献给药企(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7月10日消息,湖南省卫健委近期答复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夏红等代表《关于规范人体胎盘处理的建议》称:省药品监管局支持探索建立人体胎盘用于生产相关药品的原料使用机制;中药“紫河车”是由人体胎盘加工干燥而成的一种滋补类中药,由于“紫河车”制备应用存在伦理冲突...)
孕产妇、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题:孕产妇、儿童如何做好健康防护——权威专家回应防疫热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组织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作出专业解答。...)
重庆:对孕产妇危重病人无条件放行(在重庆市举行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马然希通报了《通知》中的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