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13日 19时06分01秒发现,科学家称切尔诺贝利附近的狗已变异热点,近日,美国的科学家指出,切尔诺贝利核灾难遗址附近的流浪狗展现出对辐射、重金属和污染的免疫力。
(研究人员发现,生活在切尔诺贝利禁区的两小群狗在基因上与别的狗不同。)
科学家从切尔诺贝利隔离区内的116只流浪狗身上采集血液样本,发现两个种群在基因上与周边狗存在显著差异,已适应长期暴露于有毒环境。
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狗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机制,也为研究长期暴露于多重环境危害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线索。据估计,隔离区内有900只流浪狗,多为撤离居民留下的宠物后代。
(这些流浪狗独特的基因组成表明,它们已经适应了长期暴露于辐射、重金属和污染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研究团队发现近400个异常基因位点及52个相关基因,可能与环境污染暴露有关。此外,突变狼和东部树蛙也展现出对有毒环境的适应力。科学家希望这些研究能加深对环境危害影响人类的理解,并探索减轻健康风险的方法。
编译/潇湘晨报记者彭昕宇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xxcbcsp;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网友看法
1、网友沙河驿:美国人说,地球上将来能生存的人类是中国人
2、网友不惑75185938:所以我们加大食品各种添加剂,将来其他民族不堪毒性,惟我大中华不惧任何毒[捂脸]
3、网友用户2965006481193:小日子是不是也适应变异了。。
4、网友七星剑:我早说过了,核危害被夸大了,切尔诺贝利周边的动植物生生不息,太平洋核试验区的动物依然活力四射。进一步证明了进化论,适应环境,同时也间接证明核战争后人类不会灭绝。
5、网友元气咖啡HHh:记得看过报道切尔诺贝利禁区已成野生动物的天堂。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人类的威胁远大于核辐射。
6、网友成风而归去兮:他们活动好吗?
7、网友将进酒君莫停:敲黑板划重点:这不叫变异,这叫进化! 适者生存。
8、网友果壳天然麝香:这叫幸存者偏差 不适应的狗都已经噶了
9、网友速成鸡少吃:说明吃污染有问题食物还是有用的
10、网友街角处的阳光WTvx:去医院看不孕不育症的有增无减?为什么?!出生率下降,有主动有被动![微笑]
11、网友清凉晚风吹来:这就是告诉欧洲人说:不要怕俄罗斯的核武器,你们都会适应的!
12、网友大慈大悲企业家:添加剂不是美国用的最多吗?
13、网友琳琳小喇叭:怎么不说这些动物的寿命和成活率
14、网友手机用户52412913876:好像日本人也变异了
15、网友三丈青蟒:狗可以免疫 人也应该可以
16、网友幸运轮船ac9:日本人也是具有免疫力的
17、网友好学生活家SIU:这为末世网络作家提供了现实的理论依据,原是末日世界的幻想,当把它变为现实时,实在难接受
18、网友梵高爱唱国际歌:切尔诺贝利附近的狗已变异,它们对辐射、重金属和污染免疫。 这意思是生活在核电站附近的人,时间长了也就适应了……
19、网友抖抖se8De:不适应的得癌症死了
20、网友我即是道:现代食物已经把人类基因改变了!
与科学家相关的阅读
3人参与刺杀伊朗核科学家被判死刑(伊朗当地媒体当地时间5日报道称,伊朗一家法院当天判处3人死刑,罪名是为以色列从事间谍活动,以及参与2020年暗杀伊朗高级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的行动。伊朗司法部门发言人贾汉吉尔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当地法院一审判处3人死刑后,此案件目前处于上诉阶段。...)
科学家确定约70%的陨石来源(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唐志强)当人们在夜晚仰望天空时或许会看到流星坠落的闪光轨迹。流星体如果没在大气层内燃尽,坠落地面后就成为陨石。这些“天外来客”是从哪里飞到地球的?目前人类已知的陨石有7万多颗。此前科学界根据它们的构成判定,其中约有6%来自月球、火星和灶神星。...)
我国科学家对月壤的研究取得进展(今天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系统工程司司长杨小宇介绍,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1731克月壤样品,这是人类获得迄今为止最年轻的月球样品。...)
诺贝尔化学奖公布:3位科学家分享(当地时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其中,一半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卫·贝克 (David Baker),以表彰其在计算蛋白质设计方面的贡献,另一半则共同授予英国伦敦人工智能公司谷歌DeepMind公司的丹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
我国科学家完成超导太赫兹通信实验(近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的联合实验团队在青藏高原成功实现了基于超导接收的高清视频信号公里级太赫兹无线通信传输,这是目前国际上首次将高灵敏度太赫兹超导接收机技术成功应用于远距离无线通信系统。...)
致敬“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1964年随着一声惊雷般的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破滚滚浓烟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视频制作:总台空天逐梦融媒体创意工作室)巍巍中华、屹立东方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不能忘记那些在艰苦条件下创造奇迹的人们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无数年轻人学成归来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在极其困难的环境...)
曝数百名俄科学家将被迫离开瑞士(今日俄罗斯电视台9月20日援引《自然》杂志的消息报道称,位于瑞士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将于今年12月1日终止与俄罗斯的合作协议,并禁止所有与俄罗斯有关的科学家进入其场所。...)
34岁青年科学家李海增突发心梗逝世(澎湃新闻记者从李海增教授亲友处获悉,知名青年科学家、山东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增教授,因突发心梗,于2024年8月29日在青岛逝世,终年34岁。...)
华裔女科学家在美遭审查后自杀(“中国出生的神经科学家吴瑛失去了她的美国实验室,然后,她失去了生命。”香港《南华早报》8月31日以此为题,报道了美国华裔科学家吴瑛的悲剧故事。吴瑛是美国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的教授。据伊利诺伊州库克县的记录,吴瑛于当地时间7月10日在她位于芝加哥的家中自杀身亡。...)
我国科学家揭示新冠病毒进化方向(我国科研团队近日发布一项关于新冠病毒进化的最新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病毒将变为适应性更强的流行毒株。从长期来看,新冠病毒对宿主的致病性可能正在减少。自2019年底新冠病毒首次被发现以来,其通过一系列突变不断适应宿主环境,显著提高了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