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西安志愿者与秦岭的“双向奔赴”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4-12-23 07:09 阅读了

西安志愿者与秦岭的“双向奔赴”

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23日 06时04分39秒发现,西安志愿者与秦岭的“双向奔赴”热点,志愿者通过“垃圾兑换”鼓励游客将垃圾带出秦岭。 (受访者供图)

  初冬的秦岭,美的不只是雪景,还有静默中孕育的生机,厚重又灵动。

  这份四季轮转的美,是西安人的自豪。生活在秦岭的庇佑下,西安人也从来不曾忘记感恩、回报、保护这片生命家园。

  因为爱,所以在。从孩童到老人,从城市到乡村,越来越多的西安民间志愿者和公益组织关注秦岭、走进秦岭、守护秦岭,与我们的“父亲山”“双向奔赴”。

  守护 从了解开始

  真实地记录是保护秦岭的基础。

  有一群年轻人,他们身体力行,用脚步丈量,用笔尖记录,巍巍秦岭就是他们最重要的作业。

  从 2001年成立之初,陕西青年与环境互助网络(以下简称“互助网络”)就一直致力于“真实记录秦岭的生态环境”,与秦岭建立更深层次的链接。

  “当时,互助网络聚集了全省40多家大学环保社团上千名大学生志愿者。每年暑假,我们都会组织开展秦岭保育项目。”互助网络工作人员王雨峰说:“从报名、选拔到入营、拉练,我们以尽可能专业的方式组织每一个项目,也邀请老师、专家和媒体代表参加,后期将发现的问题提供给相关部门以供参考,并通过项目高校宣讲会和媒体宣传扩大影响。”

志愿者介绍游客进山路线并进行防火宣传。

  2008年,20名成员历时14天穿越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废弃公路对野生大熊猫主要食物箭竹生长的影响。

  那是一个酷夏,成员们需要背着很沉的帐篷睡袋,攀爬、记录、拍摄。白天,大家越爬越高,抹一下脸就是一层盐粒,晚上,大家就举着手电筒一起开会,分享总结一天的观察记录。就这样,经历了半个月的风餐露宿,最终形成了调研报告《秦岭隧道区域生物走廊及大熊猫栖息地恢复状况》。

  多年来,互助网络志愿者们一直在路上。他们的考察调研成果多次荣获陕西省大学生环保创意大赛奖项。

  2005年,他们走进秦岭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在湑水河调查秦岭大鲵生存状况;2007年,在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调研;2009年,经厚畛子镇-太白山南线-老县城,绘制出当地的生态绿地图;2011年,关注岚河、黑河流域生态……

  记录秦岭生态的责任薪火相传。

  2023年一入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生雷竞尧就接过了学长的接力棒,成为了补天环境保护协会负责人。“今年暑期,我们组建了‘秦岭绿盾 微塑探秘’调研团队,在高冠峪景区开展了水质采样与分析活动,在网络上积极传播微塑料相关知识,呼吁大家都来保护秦岭水源。”雷竞尧说。

  和网格员一起巡山,预防森林火灾;和秦保人员一同巡河,杜绝污水偷排。雷竞尧把大量的课余时间用来与秦岭“亲近”,他说:“守护秦岭的前提是了解,只有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大自然的面貌,才能有针对性地保护,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保护策略。”

  发展 是核心逻辑

  守护秦岭,要从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改变做起。

  “大家快来看呀,我这里的童话书又好又便宜。”今年初冬的一个下午,莲湖区红光路小学校园的跳蚤市场上,“小老板们”正在卖力地摆摊吆喝,挣得的爱心款将捐给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用来购买树苗,开展“换树1+1,美丽秦岭行动”。

  这是一个城乡联动、多方参与的公益活动。该协会秘书长郑卫钢告诉记者,所购树苗分为生态苗和经济苗两种。每年植树节前夕,就会组织来自全省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在秦岭北麓或渭河沿岸种植油松、樟子松等生态林。柿子、核桃、樱桃、李子树等经济苗则被运到秦岭深山,送到村民手中,所有经济收益归村民所有。

  生态保护好了,经济才能发展得好;经济上去了,生态保护的意识才能深入人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实现可持续的绿色产业升级,才是切中了秦岭生态保护的脉搏。

孩子们在校园跳蚤市场上义卖,所得善款用于秦岭保护。

  截至2024年10月,该协会共举办“绿色跳蚤市场”活动78场,共计8.4万人次参加,捐赠废品义卖款项80.9万元;动员8260余名志愿者在秦岭北麓荒坡、引汉济渭水源地等秦岭山区开展植树活动15场次,换植樟子松、油松、核桃树等植株8.14万株。

  志愿者们还用多种方式助推沿山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启动农业节水示范项目、倡导有机堆肥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水源地等多种公益行动,其核心都在于让农民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产业中获得经济利益,继而产生深刻认同。

  热爱 才能一直坚守

  “发自心底的爱才是根本的动力。如果你告诉一个人不要攀折花草,他可能不会遵守,但如果这个人真正意识到花草的美好,就不会再舍得将它摘下枝头。因此,让更多人爱上秦岭,才能更好守护秦岭。” 西安市青益志愿服务发展中心负责人张昕说。

  “小朋友们知道秦岭里有哪些动植物么?”“我知道,有熊猫和金丝猴!”在西电附小“秦岭生态童话”趣味环境教育课上,孩子们争相抢答。“我们专门为孩子们制作了《美丽秦岭》趣味口袋书,制作了‘秦岭四宝’的卡通形象,通过秦岭乐园、保护秦岭、绿色生活、生态城市等章节,告诉孩子们保护秦岭的重要性。”张昕告诉记者,趣味环境教育课开课三年多,覆盖了300多个班级1万余名青少年。

  “大家仔细闻闻,有没有花香?猜猜是什么花?”“摸摸离你最近的叶子,它是什么形状?摸上去什么感觉?”为了让孩子们对秦岭有最真实的感受,志愿者还在山里为孩子讲述每一朵花每一棵草的故事。

  越接触秦岭,才会更加爱秦岭。由“我爱”激发出来的“我在”,让很多孩子都成为了保护秦岭的一分子,他们的“小手”牵起父母长辈的“大手”,一起进山植树、捡拾垃圾,号召更多人守护绿水青山。

  探索 “有意思”更有“有意义”

  怎么能让保护秦岭的意识更加广泛、深入,让更多人以更多途径和方式,共同守护一座山?志愿者队伍也在不断探索更多“有意思”还“有意义”的方式。

  曾多年参与秦岭保育项目的志愿者杨涛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探索、分享“爱山”新形式“捡秋”,把从秦岭捡拾的秋叶做成皇冠、相框画等进行二次创作。“秦岭脚下的农家乐、民宿可以增设‘自然寻宝’体验项目,游客在山里捡的落叶、矿泉水瓶等废弃物,都能做成灯罩、风车、树叶画等艺术品。”

  志愿者刘志强的“点子”是依托秦岭北麓沿线村庄集体股份制合作社产业带动,建起“秦岭生态超市”。“购买实行押金制,例如矿泉水,游客买之前缴纳押金,下山后凭借带下山的矿泉水瓶退还押金。生态超市的收益也可以填补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功夫在诗外”。还有更多普通如你我的西安人,把守护秦岭的理念内化成日常生活中的态度转变和习惯养成。绿色出行、减少纸张浪费、拍摄环保短视频……志愿服务是一股能够触及人心的力量,能够唤醒更多人内心深处对秦岭的深切关爱,引导我们重新审视并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人都是秦岭的守护者,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秦岭保护网中坚实的经纬线,串起青山绿水的清晰脉络。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张端 拓玲

与秦岭相关的阅读

陕西发现全球新物种秦岭隐孔菌(来源:西安发布 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团队日前在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并确定了大型药用真菌隐孔菌属新物种——秦岭隐孔菌,系全球范围内新发现的该属第三个物种。...)

秦岭里的“国宝”怕冷吗(图:刘潇寒风习习秦岭山脉进入了漫长的冬季土地被白色的“棉被”掩盖生活在这里的“国宝”们有的欢喜有的“愁”“喜冷派”还是“怕冷帮”一起来看秦岭大熊猫图: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秦岭大熊猫,是惧怕酷热而不畏严寒的动物,它们可太喜欢下雪了!...)

秦岭“南北界线”一目了然(12月20日(采访),网友在飞机上拍摄下秦岭分隔“湿热”与“干冷”的画面。“南北分界线”清晰可见。...)

秦岭里的大熊猫也要“贴秋膘”(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霜降已至,秋意渐浓,昼夜节律与气候随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人们开始添衣、贴秋膘,而生活在秦岭的国宝大熊猫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大熊猫也要“贴秋膘”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几乎完全以竹子为生。...)

秦岭遇险获救者:躺垃圾堆里等救援(10月21日,陕西西安。多位网友发帖称,有10余人在秦岭冰晶顶遇险。据了解,共有3拨人从野路夜爬冰晶顶想次日早上看云海,在途中天气突变遇险。救援人员经过十多个小时的努力,成功救出部分被困人员。此次事件中有一对年轻情侣,已不幸遇难。...)

秦岭失联两女子被找到 1人无生命体(极目新闻记者 谢茂两名女子在秦岭失联多日,多支救援队参与救援。3月5日,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com)记者从宁陕县有关部门获悉,两名失联驴友于3月4日下午4时许被找到,其中一人已无生命体征。...)

秦岭失联两女子被找到 1人无生命体(据知情人士透露,救援队根据脚印向前搜寻时,幸存驴友听到了动静,用最后一丝力气吹了一声口哨,队员才确定了这名驴友的位置。...)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南极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强调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 龙年春节前夕,中国南极秦岭站7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公司回应为裁员从CBD搬进秦岭山区(近日,有网友用户发视频爆料称,西安某广告公司为裁员不给补偿,将公司搬迁至秦岭脚下,因通勤太长、生活条件不便,十多名员工主动离职,但随后他们发现公司又搬回了市区。12月31日,该公司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公司经营困难,已告知搬到山里只是临时措施,没想到员工会离职。...)

秦岭夺命泥石流:死伤者不少为游客(目前已造成24人死亡、3人失联。8月11日上午,在西安上班的李立本看到天气预报:西安市长安区滦镇街道短时内有大量降水,两小时降水量可能达到50毫米以上,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西安志愿者与秦岭的“双向奔赴”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