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九九财经于2024年12月24日 05时04分47秒发现,业内谈房价何时能触底反弹热点,你有没有注意到,到了今年年底,传出不少消息说房价马上就止跌回稳了,甚至很多城市的一些数据都开始上涨了。
但是我得告诉你,可能没说的那么容易。
为什么这么说?房价到底什么时候迎来拐点?未来又是什么趋势?
其实不需要盲目去猜,因为客观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
这篇文章我不仅会带你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还将告诉你一个未来很重要的趋势。
一说到中国房价未来走势,人们常常会拿日本和美国房地产市场当参考。
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房价长期低迷,经济也受到巨大冲击。有些朋友瞧着现在的经济形势,更倾向于认为中国可能会重蹈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的覆辙。
但是先不说两国产业升级前景和国家规模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就单看核心城市人口占比,就能清晰看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内部市场规模巨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这意味着不同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需求特点。
相比之下,日本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总量也少,房地产市场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与中国有很大不同。
人口分布和城市集群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日本的东京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的人口总和占全国总人口的约50%。
而中国的北上广深人口总和仅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5%。即便加上所有二线城市,人口占比也才 25% 左右。
这就说明咱中国的人口分布得更广,各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情况也更为复杂。
再来看美国的情况。
1920 年的时候,美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二战后,因为城市过于拥挤,郊区住宅开发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了 70 年代,郊区人口甚至反超了市中心人口。
80 年代,互联网技术革命爆发,科技公司好似一群逐水草而居的骏马,离开市中心,在郊区打造出像硅谷这样的科技园区。这种趋势发展到21世纪初的时候,就让美国形成了三大城市集群,这些集群吸纳了超过一半的美国人口。
好巧不巧,美国这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和咱还真有相似的地方。
2011 年,中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标志着中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今,我们的大城市也面临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
而且,已经有部分有钱人开始倾向于居住在环境优美、空间开阔的郊区,而市中心的住房则更多地作为投资或者学区房持有,不过当然,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趋势。
而对比美国 80 年代互联网革命,科技公司和人才都跑去郊区,才有了硅谷这样的地方。产业和人才的转移也是我们现在的一个趋势。
比如广州的南沙区,地理位置和硅谷非常类似,处于广州和深圳两个超级大城市之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还拥有世界级的深水港。如今,华为、小马智行等高科技公司纷纷入驻南沙,这不仅推动了产业的转移,也带动了人才的流动。
这背后,其实是中国产业升级和新城市集群崛起的一个缩影。
所以单看这一方面,我们也能想到,未来可能会面临城市分化的趋势。
我们不妨大胆预测一下,未来中国可能会出现五大城市集群。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集群、深圳和广州引领的珠三角城市集群、北京坐镇的京津冀城市集群、武汉为核心的中部城市集群以及成都和重庆领衔的川渝城市集群。
这些城市目前人口已经占到中国总人口的 25%-35%,而且未来还有增长的空间。
很多人担心人口负增长以后未来就没有接盘侠了。确实,这几年全国出生人口一直在减少,但从城市圈的人口流动来看,许多大城市的人口仍处于上升趋势。
退一万步说,就算人口负增长真对房价有影响,那也是二三十年后的事儿了,因为现在一般的买房的主力军年龄在28-55岁,也就是1969-1996年出生的这批人。
所以,关键得看人口增量,看哪些城市人口在流入,这才是重点。
为什么年轻人拼命往大城市挤?因为产业更丰富,就业机会更多。这就导致城市的房价分化严重。
像北上广深9-12月的成交量非常火,甚至上海11月二手房卖了2.6万套,深圳成交也不少,但小城市降价都没人买。
只要一二线城市有产业、有就业机会,经济能持续发展,就会有人口持续流入。
所以大家要做好准备,未来,城市分化是肯定的,大城市可能会止跌回稳,小城市的房子则会更注重居住属性。
不过现在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压力还是很大,尤其是三四线城市,房子多得卖不出去,供应量远远大于需求量。而且经济复苏的脚步还不太稳当,大家对收入的预期也不太乐观,这都抑制了买房的需求。
那房价什么时候能回稳?
如果参照美国的房价走势,中国房价在 2021 年 3 季度达到顶点后,可能需要经过长达 24 个季度的调整,差不多要到 2027 年下半年才能真正企稳止跌。
虽然这只是乐观估计,但是足以说明,房价往往是随着经济周期浮动的,并不会永远跌下去。
政策的应对和市场的调整至关重要。
2006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后,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先是救银行,向其注入流动性,防止银行发生系统性危机;
接着救市场,通过降息盘活流动性;
还救业主,降低房贷利率,减轻业主压力,避免法拍房大量涌现。因为法拍房的增多会进一步打压房价,形成恶性循环。
我们现在采取的一系列类似的政策也类似。
一方面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稳住楼市,维持市场的流动性,让房地产市场以及整个经济不至于因资金紧张而停滞。
另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试图创造就业机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支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
而现在的一揽子政策砸下去,作用多少也是会有的,但是要也要看到,放的水去了哪里,老百姓能接到多少水。
讲了这么多,其实最核心的还是要看政策和市场的博弈,房价是随着经济和债务周期浮动的,房价不会永远跌下去,但是关键在于债务危机什么时候能化解。
而这背后的根本就是,失衡的财富结构什么时候能修复,老百姓的收入什么时候能提高。
所以我们不必对房价的短期波动过度焦虑,而应关注其背后的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最重要的是把目光拉长,也许我们会在将来看到城市格局的重塑,房价也会在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走势。
如果感兴趣,后面咱可以继续分析关于日本房价泡沫的经验,讲讲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怎么应对。当然还是提醒大家一下,当下对咱普通人来说,如果要买房,一定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上很高的杠杆。
网友看法
1、网友龙游四海16888:只有停止大规模的新房建设就可以了
2、网友花果山风景:分析到位有共同感
3、网友阿敏写字:分析的特别到位
4、网友我要好好努力学习:还梦呢[捂脸]
与何时能相关的阅读
瘦到脱相的美国宇航员何时能回家(8天的任务变成了8个月的太空滞留,其中滋味真是不好受。...)
王楚钦何时能找回状态(最新一期国际乒联男单世界排名,王楚钦继续高居榜首,高出第二位的林诗栋1705分,然而在WTT法兰克福冠军赛男单1/8决赛,王楚钦0比3完败瑞典选手卡尔伯格,止步十六强。世界第一频频失利,已经五个月没拿过男单冠军,王楚钦何时才能找回状态?...)
中国球员何时能再度叩开留洋大门(世预赛18强赛首战将于今晚(5日)打响,面对主场作战、亚洲排名第一的日本队,不少国足拥趸对结果并没有太多期待。开场哨未响起,向来待国足如初恋的球迷为何早早放弃念想?...)
中国女排何时能拿到奥运入场券(中国女排何时能拿到奥运入场券?在世界女排联赛中国澳门站比赛后,这道算分题摆上了桌面。由于1比3负日本、0比3输意大利,中国女排世界排名在过去的这个周末出现下降,原本的亚洲首席位置让给日本,给奥运入场资格蒙上了一层阴影。...)
俄乌何时能坐上谈判桌?王毅回应(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朱珉迕 王闲乐 曹飞 邬林桦 周程祎 胡幸阳 舒抒 刘雪妍 谢飞君 吕佳3月7日上午10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隐形加班按劳取酬何时能实现(□蒋璟璟在今年的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提到一起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工作牵出的“隐形加班”案件。案情显示,李某所主张的加班内容系其下班后,在微信或者钉钉等软件中与客户或者同事进行沟通交流付出的劳动。...)
多地儿科告急 “儿科荒”何时能破(2023年11月23日,北京一家儿童医院,家长和孩子们在门诊部等候 图/视觉中国近期一些地方出现儿科门急诊量激增,远超医院和科室承载能力的现象背后有很多值得长期关注的话题。...)
中国大飞机事业何时能跻身世界前列(5月28日,C919大型民用客机完成自己首次商业航班运行。从北京到上海之间,完成了一次往返的航班。这次商业航班的运行,对于C919和中国的大飞机制造业而言,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性节点。...)
此轮新冠感染潮何时能退(医疗体系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在运转,各个零件在冲突和摩擦中,并行工作、协调互动。一位孕妇新冠阳性,建档的中日友好医院一位副主任医生在收到她的问询两分钟后,发来一段32秒语音,快速解释了孕妇高烧如何用药后,又补充,“我实在没有时间再回答。现在科室里面所有医生都病倒了,我一个人在查房,感觉也快要发烧了。实在对不起,如果有特殊情况就去发热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