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财经 / 生活新闻 / 正文

清明时节为何总下雨热点新闻解读!具体情况怎么样?附网友相关看法

2025-04-04 21:40 阅读了

清明时节为何总下雨

据九九财经于2025年04月04日 21时33分07秒发现,清明时节为何总下雨热点,今天(4月4日)进入清明节气,这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此时正是鸟语花香的盛春时节,也是春种春管的黄金期。清明节气的谚语极为丰富,大多与气候特征和农事活动密切相关,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不怕清明雨,只怕谷雨风”、“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等。清明时节为何总下雨?此后真的不下雪了吗?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此后真的不下雪了吗?

清明有气清景明之意,天气清澈明朗,草木萌动、万物复苏,大地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进入清明后,全国大部气温继续攀升,是春季升温第三快的节气。此时雪初断、雨渐多,因此有“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说法。

清明之后不再下雪了吗?对我国不少地区而言,“清明断雪”确实是成立的。中国天气网统计常年(1991至2020年)省会级城市平均终雪日发现,上海、杭州、北京、沈阳等19个城市均在清明节气之前就陆续迎来终雪日,长春、哈尔滨、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的终雪日则在清明节气期间,仅有西宁、拉萨的终雪日在谷雨节气。

不过,清明断雪并不意味着清明时节不再下雪了。中国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专家宋英杰在《二十四节气志》书中写道“清明断雪之断雪,是指地面不再容易形成积雪了。”华北平原和山西、陕西等地的积雪一般在惊蛰到春分时节消融殆尽,最晚的积雪也会在清明时节的前半段消融。

清明时令,莫过于南方的雨,北方的风。春季是我国出现大风概率最高的季节,此时处于冬季风转为夏季风的过渡时期,尤其在4月份,暖湿空气开始反攻,冷空气依然活跃,冷暖变化很大,导致气温梯度大,极易产生大风。常年清明节气期间,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北京、山东等地平均最大风力可达4级左右,正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最好时节。很多谚语也预示了清明时节多大风,例如“清明寒食风动土,刮到小满四十五”、“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等。

“清明时节雨纷纷。”冬去春来之时,冷空气势力逐渐减弱,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开始跃跃欲试。冷暖空气经常会在南方交汇,一旦势均力敌,就会造成南方阴雨绵绵。常年清明节气期间,降水日数多的省会级城市均出现在南方,长沙、南昌、福州、贵阳、广州、杭州等城市遇雨概率超过50%。

随着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春种春管的黄金期随之到来。“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高梁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等农事谚语都体现了清明节气与农事生产的紧密联系,提醒农民抓紧农时开展春耕生产。

春回大地草木繁盛

踏青赏花追思故人

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随着天气转暖,白桐树开始开花,象征春天的到来,喜阴的田鼠躲回洞中,喜阳的鸟儿活动频繁,雨后的天空可以看到彩虹了。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正值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天的势力范围加速北上,全国大部会完成冬春交替,春风十里、草木繁茂。但此时,南北天气大不同,南方常常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北方则是“天气干燥风正盛”。

二十四节气中,清明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作为节日,清明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日,人们会通过扫墓、祭祖、插柳等方式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而作为节气,清明是万物生长、郊游赏春的大好时节。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这两大清明礼俗在我国自古传承,延续至今。

清明时节还讲究吃青团、蒿饼、清明螺等传统美食,作为最有特色的时令食品,青团因其色调而得名。古时青团主要用作祭祀,经过千年流传,各种甜咸口味推陈出新,成为了一道时令的网红美食。

“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又是一年春光如画时,百花盛开、草木葱郁,踏青、赏景、放风筝,快快安排上,一起邂逅最美人间四月天。

(来源:中国天气网微信公号)

网友看法

1、网友赞颂传扬正能量:在清明时节,通过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养生保健的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饮食调养 1. 减酸增甘、多辛少苦      ○ 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药、大枣,有助于健脾养胃。      ○ 适量食用辛味食物,如葱、蒜、茴香等,疏发肝气。      ○ 避免贪食甜腻食物,如青团、粽子。 2. 多吃蔬果、合理饮食           ○ 春季适合吃菠菜、韭菜、荠菜等蔬菜,升发阳气。      ○ 食用祛湿食材,如薏苡仁、赤小豆,减轻湿气影响。      ○ 避免寒凉、油腻、生冷的饮食。 起居调养 1. 早睡早起、顺应自然      ○ 保证充足睡眠,帮助阳气升发。      ○ 早晚温差大,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 2. 适度运动           ○ 选择温和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每次30分钟。      ○ 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避免耗伤阳气。 情绪调节 ● 保持心情愉悦      ○ 通过踏青、听音乐等方式舒缓情绪。      ○ 避免过度悲伤,以免影响脾胃功能。 保健妙招 ● 艾灸和按摩      ○ 艾灸中脘、足三里等穴位,每周2-3次。      ○ 按摩足三里、脾俞等穴位,每日2-3次。 ● 药膳调理           ○ 食用山药薏米粥、茯苓赤小豆汤等,健脾祛湿。 遵循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在清明时节调理身体,增强健康。

2、网友不热心市民文先生:因为和谷雨掉了个各

3、网友A女乃并瓦:为什么我们粤西没有下雨呢?

4、网友用户1058329078524:清明时节雨纷纷[呲牙]

5、网友田洁35: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6、网友山者行也:今天刚经历了,上山时还晴朗,下山就下雨

与时节相关的阅读

大雪纷飞追冬趣 冰雪运动好时节(大雪节气天地间一片素净银装素裹的景致里让我们与冰雪为伴在运动中拥抱温暖让身心在冬日里绽放摄影:胡虎虎 颜麟蕴 贝赫 鞠焕宗 张楠海报制作:宋彦桦...)

中医专家:小雪时节宜“冬藏”(11月22日将迎来“小雪”节气,这一时节降雪、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率逐渐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相关疾病。中医专家认为,此时养生防病重在“藏”,即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霜降时节如何防范疾病(央视网消息: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10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发布会,介绍这一时节防范疾病的要点。避食生冷 防止内外寒邪共同侵袭人体秋冬季节,多种传染性疾病高发,尤其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寒露时节好“丰”景(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寒露”。寒露时节,是农民进行秋收、秋管、秋种的重要阶段。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目前全国秋粮收获进入高峰期,进度过四成。分区域看,西南地区收获近七成,黄淮海和西北地区过半,长江中下游和华南过四成半,东北过两成半。...)

祖国金秋时节的动人画面(国庆假期,大江南北,许多劳动者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用忙碌的身影,定格下祖国金秋时节的动人画面,刻录下奋斗中国的美丽剪影。...)

金秋时节处处好“丰”景(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中国多地喜迎“丰收季”,田野上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各地农民收获丰收的喜悦。眼下正是玉米的收获季节。在黑龙江五大连池,70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割期。...)

人间好时节 处暑(点击观看视频“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微风送爽,暑气渐消处暑是盛夏的句号也是金秋的美好开场“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树树秋色,山山金晖又是橙黄橘绿的时节又是丰收在望的时候“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扎染,又称为绞缬、扎缬是中国传统染色工艺靛蓝花纹在素布上绽放晕色万千变化正如处暑时节...)

“三夏”时节“稻麦同框”景色别样(央视网消息:“三夏”时节,在河南信阳的农田里,麦收和插秧工作正在同步进行,“稻麦同框”景色别样。现在您看到的是河南信阳淮河以南的水稻插秧现场。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一株株茁壮的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植入田间,一会儿工夫就插满了整块稻田。...)

“三夏”时节 各地麦收忙(“三夏”时节,各地小麦陆续进入成熟收获期,当地抢抓天气晴好天气,全力做好农机调度,全面展开夏收工作,确保小麦颗粒归仓。...)

“三夏”时节麦收忙(正值“三夏”时节,各小麦产区陆续进入小麦收获期,农民在田间收割,农机在麦田里穿梭,一派繁忙景象。5月21日,河南省沁阳市西向镇虎子村,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收获小麦。 新华社发(杨帆摄)5月21日,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蔡店乡郭村,农民将刚收割的小麦装车。...)

清明时节为何总下雨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